对志书总纂的几点认识
长乐市方志办 陈挺
目前,第二轮志书编纂大多已经完成初稿,进入或即将进入总纂合成的阶段。笔者在编纂实践中,体会到总纂工作对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性,对总纂的任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借此机会提出以抛砖引玉。
一部志稿,从收集资料、篇目拟定,到形成初稿,是多人共同完成的。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知识面、文字水平不同,志稿容易产生取材标准不一、体裁运用不一、语言风格不一等问题。为此,搞好志书总纂,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环节。主编或者主编室的职责就在于做好总纂工作。总纂的任务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编撰概述
概述是新方志的创设,为旧志所没有。概述源于全志,又高于全志。源于全志是说概括记述全志的主要情况,所叙述的史实应与各分志相一致,不能脱节,更不能有所出入和矛盾。高于全志是指精炼全志的主要内容,对全志内容进行大势大略的勾画,统摄全志,从整体上展示事物发展的兴衰起伏,以彰显特色,揭示规律。鉴于此,笔者以为概述应该在全志初稿完成后进行编撰,因为只有在掌握大量丰富、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才可能高屋建瓴,进行消化、取舍,概括全貌。概述的写法较多采用浓缩分志的写法,将分志内容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部类分块后高度概括,然后再组合成整篇概述。这种方法相对简易,但概述的整体篇幅难以控制,地方特色不易彰显出来。我省首轮志书大多采用这种写法。也有采用突出特色式的写法,即将一地的特点和优势归纳成几个方面,以此为中心线索, 分别予以概述。如《江阴市志》概述就分为延陵古邑、江海门户、鱼米之乡、工商名区、义勇之邦、人文渊薮六个部分来写。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过目难忘。缺点在于:一是对总撰者要求较高,要对一地的特点准确把握,提炼到位,否则容易引起争议;二是概述各特点时相对孤立,通篇联系的紧密度有所欠缺。还有一种比较少见,即如《大足县志》的概述分为安定则兴、宽恤则荣、唯实则成三个部分写,姑且把他称作揭示规律式的写法,这种写法最难,对编撰者的要求也最高,需要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做深入的学术研究。
二、处理交叉
在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分工是相对的,联系是绝对的。所以交叉是志书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但是交叉不等于重复。由于各篇分志的编辑人员大都各自为政,志稿之间的交叉重复很大程度只能由主编发现和审定,处理各分志之间的重复交叉是总纂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有些交叉在设篇立目时就考虑到了,但还应注意,如工业系统有教育、教育系统有工业、商业系统既有工业又有教育等等,此类问题是行政分工与社会分工相矛盾的产物,应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采取以类系事、类为一志的方法,进行归类记述。有些交叉是必需的,不交叉就不能说明问题,可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互见、角度不同和侧重点不同等办法处理。如各行各业都涉及科研,应以科技志的记述为主,而行业志则着重记述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又如文化和旅游志中一些设施可采用互见法记述。还有一种交叉就是概述、大事记、人物等综合性部类与各分志之间的交叉,可采用详略法处理,但应注意分志的记述应更详细,不能大事记、概述中详记而分志中寥寥几笔,更不能大事记、概述中有记述,而分志中却无记载。
三、平衡内容
所谓平衡内容并不是说平均分配每篇分志的字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首先要解决好详略问题,宜详则详,宜略则略,努力突出特点。重点志和特色志要浓墨重彩,写深写透,使志书结构合理,繁简得当,特点突出。其次是调整篇目,篇目是志书的框架结构,是志书编写的纲和成书后的阅读指南。由于总纂前的篇目,只能作为编写人员搜集资料的依据和提炼归纳资料的纲领,肯定是不完善的。总纂时,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对事物不断深化理解及内容的扩充,这时经过对全志的通览,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谋篇立目,对不合理的篇章进行修改和调整是必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现有志书中文化篇是大文化的概念,包括史志、影视等大量内容都归此篇记述,洋洋洒洒,分量较重,而科技、体育等同样作为一篇分志,内容却不及其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显得畸轻畸重,这时可以考虑归并调整篇目,将科技、体育并为一篇。
四、删繁就简
这其实也是对分志编辑的起码要求,但是在编纂实践中,有的编辑出于敝帚自珍的情感,虽然发现了赘词赘句,但不忍心大幅删改,这时就要求主编在总纂过程中大胆地笔削文辞,删繁就简。在内容方面,掌握好“四记四不记”。一是只记本地的天、地、人、物、事,不记与本地无联系的外地事物。二是只记事业发展,不记工作过程。三是只记应用的技术和结果,不记技术的具体工艺。四是只记政策、改革的实施和结果,不录具体政策和改革的条文。在精炼文字方面,除了删除“了”、“已”、“的”等赘字外,对一些无实质性内容的字句也应大胆删除,如“在上级统一部署下”、“根据……”、“为适应林业发展需要,加强森林保护力度”等文句并无实质内容但很容易忽视,总纂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审改。
五、统一文风
每部志稿都是多名编写人员共同完成的,即“众手成志”。由于每个人的语言风格不同,志稿难免存在文风不统一的现象。这就需要主编人员在总纂阶段按照志书体例“简洁、朴实、流畅”的要求和统一的行文规范,对文字进行润色和加工,在统一文风方面把关,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记述的笔法、方式、叙事习惯、语言文字等要力求统一,尽量消灭“众手成志”而产生的“七嘴八舌”的痕迹。要特别注意概述、无题小序等综合性文字的记述,更好地体现总纂“一支笔”。
总之,总纂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志书质量,要求从修志指导思想出发,按志书体例要求,通览全志,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分志稿进行审改加工提高,使各分志成为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志书正在成为资料性著述,而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