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的语言风格
三、年鉴语言要简洁
语言简洁,就是没有多余的语句,章无冗句,句无剩字,没有重复,不枝不蔓,不拐弯抹角,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文约事丰。
错误例句7:充分运用年度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纪律检查成果,将该下的干部下下来,先后对5名年度考核不称职率达30%以上、推荐率不足50%或存在重大经济问题的班子成员,改任非领导职务。”
这段话,洋洋80余字,既啰唆,又杂乱,如果改成“年内,对5名考核不称职的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字数减少四分之三,精练简洁,读起来也很舒服。志书和年鉴作为实用性的文献,所要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年鉴和志书时都要惜墨如金。《三国志》写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仅用了“备,由是诣亮,返三往,乃见。”10个字,何等的简洁。要使年鉴的语言做到简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提炼语言。提炼语言要尽量做到“辞达而已矣”,于事无补的冗词赘句必须删掉。
不枝不蔓。编纂年鉴讲究就事论事,不枝不蔓,起则单刀直入,收则戛然而止,这才不使人感到啰唆。要使年鉴语言简洁,就切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面面俱到。
多写短句。写文章要做到语言凝练、流畅、疏而不漏、全而不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句子要短,句式要简单,可说可不说的意思就一定不要说。不要企望在一句话把很多层意思都说清楚。用简短的语言文字记述一项事物,不但要去掉无关的内容,而且忌过多使用关联词语。“如果……那么”“之所以……是因为”之类的关联词,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要多用短句,并做到长短句式的平衡,使人读起来既有节奏,又富有变化。
有许多人写文章总喜欢用很长、很复杂的句子,好像只有这样才过瘾,结果写出来的话老长老长,但让人读后却不知所云,修改这样的句子,办法有2个,一是拆,二是压。
错误例句8:经省新华书店批准,在县城新建2200平方米造价为3300万元的四层楼房1栋。
可拆成在县城新建书店大楼,4层,2200平方米,总造价3300万元。
错误例句9:年借书读者,2003~2006年,分别为58000、68000、60000、56000人次,2007~2008年,每年保持6万人左右。
这段话可改成:“2003~2008年,年平均接待读者6万人次左右,最多的2004年为6.8万人次,最少的2006年为5.6万人次。”总之,要使年鉴语言简洁,编纂者必须精雕细刻,在炼字、炼词、炼句上下工夫。
四、年鉴语言要流畅
流畅,是指语言的连贯性。段与段之间意思要连贯,在每一段落中,句与句、词组与词组之间要连贯,不要前后脱节,不要前言不搭后语。这种连贯性反映了写作者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联系。段与段的相互关系,主要涉及年鉴层次安排的条理性。年鉴段落层次最常见的是3种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解决语言的连贯性问题,除应解决好层次关系外,重点在理顺各段落内部词、句之间的条理性、逻辑性,即一段话里哪句话先说,哪句话后说,如果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就不能正确反映是非曲直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语言流畅,必须符合语法,使人念得通,读得懂。要使语言流畅,还要尽量避免使用拗口的词,遣词造句要顾及音律,使语言朗朗上口,音调和谐,读起来有韵味,听起来悦耳。很多专业术语,一般人是读不懂的,因此,能用通俗的话讲清的问题最好不用术语,整部年鉴的语言应力求做到一个节奏,一种风格,一种韵味,上下贯通,左右合拍,音调和谐。(摘自郦邑史志网——内乡县史志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