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方志?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方志学的国家!
我们首先来聊一下什么是方志
从百度百科来看,方志就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就我个人而言,我学习方志是从《山海经》《水经注》《徐霞客游记》《聊斋志异》开始的,我对于方志的学习更多的是神话、鬼怪这方面的,都怪我当时年少无知,更喜欢故事类的。
方志对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方志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丰富,为研究历史,特别是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资料统计,《全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我国历代方志八千二百馀种。
众所周知,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的文化和历史是持续不断,绵延五千年的,当然了,韩国是个例外,两万年的历史,也都是有据可考的!我国文化历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特立独行,就是因为我国有方志学和史学,方志以记当代为主,故有“隔代修史,当代修志”之说。其实,史学也可以认为是方志学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更加的严谨。因此,我们的历史都是有据可循的,都是有文字记载的,让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让我们的文化得以璀灿!
方志的起源与发展
方志的发展从它的形态特点看,可分为地记、图经和方志三个阶段:
地记阶段(1—6世纪):主要是我国的东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方志的主要形式是反映一方风土人物的“地记”,内容和文字大都比较简略,而且体例也多因人而异。代表著作有《越绝书》、《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以志命名的地方志,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
图经阶段(6—12世纪):主要是我国的隋、唐至北宋。志书的主要形式是舆图和说明文字相结合的图经或图记。“图”指的是一个行政区的疆域图,宋王应麟在《玉海》中称“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训”,即图经是图加文字说明,图经开始以图为主,以经为辅。从现存唐代《沙州图经》、《西川图经》残卷来看,唐代图经的体例、类目已有区划、官署、河流、驿道、学校、寺庙、古迹、歌谣等项,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地方志体例。隋唐时天下一统,朝廷诏令编写地方志。隋有《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国记》、《诸州图经集》,唐代有《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亡,改名为《元和郡县志》,都是由中央编纂的全国性总志。
方志阶段(12—20世纪):相当于南宋至今。此时期的志书几乎都称方志,是方志体的成熟时期。中国地方志体例基本定型、内容趋于完备是在宋代。这时,“地记”。“图经”等已经基本上被“志”所取代,方志记述的重点也开始从地理情况到社会的众多方面,“人物”和“艺文”在方志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后来方志的一般格局。元大德七年(1303年),修成《大元一统志》1300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同一统志,为明清两代修大一统志提供了范例和模式。明代志书约有1500余种,现存400余种。清代是修志极盛时期,乾嘉之际三修《大清一统志》,形成举国上下修辑方志的高潮。
中国的地方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体例、内容逐渐完备,积累的数量也极多。可惜的是,许多方志在流传过程中都已亡佚了,特别是宋代以前的方志。目前国内收藏的地方志,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统计有8500多种,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现存全部古籍的十分之一。其中以北京图书馆最多,约6000部,上海图书馆次之,约5000部,南京图书馆居第三,约4000部。大学图书馆的收藏也不少,北京大学第一,南京大学第二,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宁波天一阁收藏明代地方志最有特色,1961年以来已影印出版《天一阁藏明代地方杰选刊》107种。
我国方志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流散到国外。美国人从1869年起就有意搜集我国珍贵图书,其中有方志5500多种,仅哈佛大学就藏有宋明珍贵方志上百种。日本所藏比美国还多。此外,英、法、德、意、荷兰、瑞典等国也都有收藏。希望有朝一日,这可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
学习方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文化历史,对我们的国家、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认同
爱国,其实就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认同,归根结底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同,而方志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学习方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可以对我们的祖祖辈辈有更清晰的认知,可以唤起我们血液中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