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的有效途径

长乐市地方志办公室    胡方磊

    宋人郑兴裔在《广陵志序》中说:“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可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典重也。”明确了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社会服务功能。1985年出台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时代风貌,对地方志的这一功能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释,其第一章第一条指出:“新方志应当系统地记载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本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基本状况,以利于地方领导机关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决策。新方志可借以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便于查考的、实用的系统资料,有助于各行各业全体干部、职工提高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新方志可用以向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记载史实、保存文献、宣传教育三方面为地方志内容的撰写指明了方向,“利于”、“促进”、“助于”等字词,则强调了地方志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那么,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地方志又要如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与时俱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地方志从写到用是一个传播接受的过程,无论是编纂者的材料收集整理,还是查阅者的读取摘录,都离不开信息的接收与再加工。因此,信息的有效接收与传播是地方志与时俱进的关键。纸质书籍是地方志编纂者与查阅者信息获取、传播的传统渠道,在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网络因其迅捷、量广的特点,毋庸置疑地成为地方志编纂者与查阅者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又一渠道,是拓展地方志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发挥地方志积极作用的一大平台。国务院在2006年就对网络在地方志工作中的“平台”意义给予指示,《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六条指出:“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上述资料库、网站查阅、摘抄地方志。”资料库、网站等网络信息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改进的过程,如何才能使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更为有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拓宽网络信息源,完善资料库,丰富信息内容

地方志内容范围较广,包括自然、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而地方志网络相较之下,所涉范围更广,它不仅要及时收录地方志编纂的新成果,还要公布地方志研究的状态以及法规文件、各地情况等动态信息。所以,地方志网络建设又因网络包容性大而显得复杂,常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如以市为单位建立的地方志网站,虽然可以从整体上对该市的情况有所把握,但在一些栏目中则侧重于该市区的各方面介绍,而忽略了各县的情况介绍以及一些文献输入,各县的经济、文化发展特色无法凸显。这样,一方面使得资料库在信息收藏上有所欠缺,网络强大的空间与容量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另一方面,失去了使地方志网站更具地方特色的一些机会,地方志中的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编写,只是由印刷文字变为电子资料,埋没于电子版地方志中。从信息量来看,个人或群体向网络输送的信息量与网络可容纳信息的量是无法对等的,但个人或群体可以做到不断地增加网络上呈现出的信息量,这种信息量增加的快慢又和投入的人力有关,收集、整理信息的人力多,即分工更为细致,传入网络的信息也就更多。因此,以市为单位建立的地方志网站在信息整理上有所侧重是可以理解的,资料库信息的进一步完善与地方志网站特色性的更大发挥也有实现的可能,就是拓宽地方志网络信息源,建立县级地方志网络。江海的形成需要小流的汇集,树木的兴盛需要枝叶的繁茂,整体优势的发挥离不开每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市地方志网络中的不足就可以通过县级地方志网络来弥补,扩大地方志网站信息建设的队伍,丰富信息来源,进而完善整个市的地方志网络。实践中,各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决定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的方式,或依靠政府网站开辟地方志网页,或建立专门的地方志网站,组织人员根据当地情况,策划网页或网站的栏目,尽可能详尽地收录本县的方志、文献及地方志工作的动态消息,挖掘当地发展的特色,从而实现资料库的完善以及信息内容的丰富,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另外,在丰富信息内容时,要注意网站栏目的设立,方志学家李泰棻在《方志学》中说:“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强调篇目、标题对内容编写的引领作用。同样的道理,地方志网站的栏目也对信息的呈现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栏目如设置不当,易出现主题交叉的情况,致使信息重复呈现,信息内容也达不到实质意义上的“丰富”。所以,要真正做到信息内容的丰富,就必须反复比较各个栏目,思考栏目的设置是否有效。

二、加强地方志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地方志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引进网络信息建设的专业人才

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是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的重要因素,如果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得不到保证,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建设就会受到限制。随着电子科技手段的逐渐普及,运用电子手段、网络进行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地方志工作人员除了必须掌握传统的材料收集、整理的技能外,还要学会运用网络、电子手段查找、编辑资料。现在,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对地方志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的提高将会保证地方志网络的质量,带动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建设;另一方面,要学习网络建设的一些技能,如网站的建立、数据资料的整理链接,等等,只有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才能加快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建设。提高地方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网络技术水平,这既需要地方志工作人员的自我充电,包括业务知识的学习与网络技术的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又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网络信息建设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快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建设。网络信息建设专业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与网络信息建设的专门院校合作,引进一些实习生,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加快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建设,同时也为在校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二是使网络信息建设的专业人才成为地方志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在发挥他们专业优势的同时,还要加强他们对方志业务知识的学习,将他们与方志业务能力强但网络技术能力弱的人员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推动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建设。

三、加强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的学习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应避免各自为营,一个人埋头苦干是不可能进步的,要学会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各省、市、县(市、区)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的经验交流、当地地方志网站与其他地方志网站的比较以及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与其他单位部门网络信息建设的交流、地方志网站与其他单位部门网站的比较。通过交流、比较,可以发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身的不足,如内容不够多样、图片文字搭配有失协调,等等,及时进行更改;还可以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网页栏目,如山东省情网推出“全省市、县(市、区)方志馆建设情况”、“山东省史志博物馆”两个栏目,介绍了山东省各县市方志馆的规模、藏书量以及史志博物馆的概况与人员参观信息、参观感言,既展示了山东地方志工作的特色,又丰富了地方志网络的信息,根据这一经验,设有方志馆的地方志部门,可以通过地方志网络及时地介绍方志馆的各方面状况,甚至可以整理出馆内藏书的清单,在网站上公布,方便大家了解馆内藏书,并到馆内查阅,这样有助于方志馆藏书的有效利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样的道理,地方志网络建设也离不开多浏览、多交流、多比较、多学习。

四、广泛宣传地方志网络

地方志网络的建设,不是单纯地只为展示地方志成果及介绍地方志工作信息而进行的,它最终的目的是借网络这一平台实现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将地方志网络推向社会,让更多地人知道它、了解它进而使用它,才是最为重要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地方志还是不了解,也不知道地方志网络,更谈不上了解和使用,而且,从使用地方志网络的人群来看,多为政府工作人员、学者、商人或一些需要查找资料的大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社会上其他的群体使用率较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方志“教化”功能的发挥,弱化了地方志的实用效果。所以,广泛宣传地方志网络是必要的。可以借助媒体和一些较有影响的网站进行宣传,如在报纸、电视或一些高校、省市图书馆的网站上介绍本省、市、县地方志的网站,并就网站的内容、使用方法进行一定的介绍,让大家明白地方志网站是与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的网站,是了解家乡的一个重要渠道。还可以与高校、省市图书馆网站合作,在他们的网页上设置地方志网站的链接,提高点击率,增加人们对地方志网络的认知度。举办地方志网络的相关讲座也是推广地方志网络的一个办法,主讲人可以就地方志网络建立的意义、内容、使用方法等进行讲解,与听众进行讨论,呼吁大家浏览、使用地方志网络,通过地方志网络了解地方志、了解家乡。人们只有了解了地方志,才会明白志书的意义,而志书也将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进而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人们一旦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才会显得真实、深刻。此外,让更多的人使用地方志网站,也是增加地方志网站与网民互动机会的一个有效办法,所谓“集思广益”,多多听取网民的意见,不断地完善网站的内容、形式,将有利于网站信息的建设。

综上所述,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需要“疏”与“导”,即广开源头,拓展渠道,培养学习,告知引导。而地方志成果在地方志网络信息建设的过程中,既可以丰富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内容,推动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建设,又可以借助地方志网络让更多的人对之更为了解,并且进行查阅,从而得到更好地运用,还可以通过地方志网络的信息反馈,改进其中的不足,进而得到完善。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