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资源如何与文化旅游事业融合发展


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地情信史,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更是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者的辞典。

blob.png

下面谈谈方志资源如何与文化旅游事业融合发展。

一、方志为文化旅游之本

以志记游。一部方志涵盖了一个地区的天文地理、自然风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工农商业、古迹遗址、民族风情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均是经过收集汇总、梳理加工、去伪存真的有价值资料,具有系统化、条理化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方志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地方历史与现状的工具书,更是为文化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提供本地历史与地理、水文与气候、人文与景观、环境与生态等历史性、可信赖的信息资源。古人就是据《山海经》《图经》等方志属性书籍的具体记载,游览某地的山水名胜,或因方志类书籍的记述对某地风光产生游览的兴趣。大文豪韩愈的《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一诗中写道:“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入界,亦逢佳处便开看。”说明方志是韩愈旅行的指南。

blob.png

以志助游。方志作为工具书,为关心一个区域文化与旅游事业的人士深入认识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重要窗口。方志能作为旅游开发利用的历史资料,推动某一旅游项目的产生;历代方志能为某些旅游景点的发展梳理出一条清晰文化旅游脉络,能够增加一些旅游景点的历史厚重感,使其更具文化内涵。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这说明了方志是核实碑、庙、祠堂等文物古迹的重要佐证。识其名——睹其物——品其物就是旅游的主体方式。而方志就是识其名的主体可信来源。明代的徐霞客阅读了诸多方志书,进而产生了“问奇于名山名川”的强烈游览欲望,历时30多年访游了祖国大好河山,并写出了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真可谓“一志在手,游遍名胜”。

blob.png

以志促游。方志是一方旅游开发的蓝本。一个区域只要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就必须进行文化旅游规划。方志可作为规划蓝本,从方志中去激发规划灵感,循寻规划思路。方志中有着广泛的文化旅游信息,除了文化旅游卷篇记载外,其他卷篇里亦有记载,比如“地理”(或“自然环境”)篇,就有生动具体、秀丽奇美的自然风光的记述;“文物胜迹”篇,记载了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碑刻、革命纪念地和纪念物、各种艺术精绝的文物珍品等;“文化”篇,记载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和多彩的民俗文化、书艺、工艺;“经济”篇,除记载现代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设成就,可供参观访问的工厂、商场和名、优、特产品外,还有美味佳肴、风味小吃等饮食文化内容。可以借助方志有关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的记载,理清景点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景点的文化风貌如地理状况、传说、轶事等,还可以增加解说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辅助游客进行鉴赏。由此可见,方志中有关山水名胜、文物古迹的记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可提供真实的历史依据,可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旅游乃方志之子

以游辅志。万物皆可志。方志素有百科全书之喻,它与许多事物、事业和学科门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文人墨客游览山水之余,多要写作游记,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均载入方志之中。前文提及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九州内外,探奇测幽”之“壮游”时,每到一处就写下一篇游记,而所写的一篇篇游记,均可为方志提供珍贵文化旅游资料。发展开发文化旅游,还原一些民俗的原貌,或对民俗的演变展示,让旅游者体验更加原汁原味、更加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从而形成如婚嫁习俗文化、元宵闹花灯文化、陶瓷艺术文化等等特色民俗文化,多种特色民俗旅游文化的融合便促进了民俗旅游文化整体化、系统化,也可以为充实完善一方之志提供有声有色、翔实可信的素材。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旅游的内容及内涵也在不断更新,除了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旅游景点外,应时产生的一些新的、体现时代特色的旅游项目景点也应该及时载入方志之中,以存史以资旅游,这样就形成“志”“游”良性互动发展。

blob.png

以游证志。旅游者可以通过游历对方志中的记载进行考证。明代徐霞客走访名山名川目的之一,就是因对图经地志中的一些记载产生疑惑,希望通过游历解除自己的疑惑。这是对方志信息的进一步矫正完善,使其更为真实可信,存史价值提升。

总之,方志是高价值的“导游指南”,文化旅游资源是方志的重要元素之一;方志能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充实完善了方志资源。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