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和微信在地方志工作中的作用

提要:当前,地方志工作机构已陆续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地方志工作者已经有了利用微博宣传地方志事业的意识,但是所经营的微博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微信公众号已经逐渐被地方志工作者认可,而且正在慢慢走入地方志事业。微博、微信和地方志工作相结合具有优势,地方志事业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相融合,需要打造移动新媒体优秀团队,形成专业从事地方志微博和微信编辑的工作团队,并利用微博和微信丰富地方志资料的展现形式。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微博和微信能为地方志工作开辟新的领域,更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更快地提升地方志的社会价值。目前,地方志工作机构已陆续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微信逐渐成为除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媒体平台。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地方志信息服务平台,迄今为止,地方志部门的微博和微信服务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管理模式标准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

blob.png

/01/地方志工作机构微博和微信使用现状

1.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微博的最初形式是美国Obvious公司推出的Twitter服务。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新型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在国内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

笔者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上,利用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对地方志的相关认证用户进行搜索。截至2016年3月,以“地方志”和“机构认证”为检索条件,共有67条结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官方微博共计66个,其中官方微博“金徽酒正能量”与地方志机构无关。

通过检索,笔者发现最早开通新浪微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是四川省金堂县地方志办公室,开通时间是2010年4月27日。粉丝数在1000人次以上、发布微博内容在500条以上的有昌平微历史、宜昌往事、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银川市志办、南海档案、北京东城地方志、松江微历史和萍乡市史志办,占搜索结果的12.1%。活跃度最高的分别为昌平微历史和南海档案,分别是北京市昌平区党史办公室和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档案局的官方微博。昌平微历史的粉丝数为18006人,南海档案发布的微博数为10102条。由此可见,地方志工作者已经有了利用移动新媒体———微博宣传地方志事业的意识,但是所经营的微博规模参差不齐。这些官方微博,有的每天更新,并且发送1~10条微博,有的半年更新一次,还有的在开通时发布过一条微博后就再无更新。总体来看,微博粉丝数量整体偏少,活跃度也较低。

2.微信。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和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号,同时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2016年3月16日,笔者利用手机微信平台的搜索公众号功能,通过“地方志”“方志馆”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检索到62条结果,其中“南航金城地方志志愿者”和“李志昊写字的地方”与地方志工作无关。

从开通情况分析,在60个地方志工作机构微信公众号中,认证用户有50个,约占总数的83.3%。由此可见,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不多,但是大部分微信公众号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认证。从微信公众号的类型来看,包括11个服务号和49个订阅号。从发布第一条信息的时间来看,上海市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松江微历史”于2014年1月3日最早向用户推送信息,随后其他地方志工作机构相继开始发送信息。2015年首次推送信息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微信公众号达到30个,占总数的50%,说明微信公众平台已经逐渐被地方志工作者认可,而且正在慢慢走入地方志工作。在发布信息次数上,存在发布信息不均衡问题,有的开通后没有发布信息,有的发布几条、几十条、上百条。在发布信息内容上,主要包括工作动态、地方一周要闻、方志人物等,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在发布方式上,普遍运用文字和图片发布信息,语音和视频极少。总体来看,大部分微信公众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不足,尚未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02/微博和微信与地方志工作相结合的优势

地方志是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瑰宝,是记述一个特定地域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记载地情、国情的资料宝库,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人们更加注重利用方志成果,挖掘地方志资源,更好地以服务社会为中心,发挥地方志成果的作用。微博和微信作为新兴自媒体,逐步走进地方志工作,发挥其不可取代的宣传及开发利用作用。

1.拓宽地方志工作的宣传渠道。地方志工作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与新闻单位联合,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做专题栏目,详细报道地方志的价值、作用、功能和意义、服务项目以及收藏地情信息的情况等,通过视听效果吸引人们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了解和关注。

微博和微信作为新兴媒体,是拓宽地方志宣传渠道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微博和微信的宣传,以快捷、通俗、形象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辐射性传播地方志知识,宣传地方志工作,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古今风貌,帮助人们在方志资源中获取有用的历史知识与人文知识。

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志宣传工作是有效补充,而非取而代之。利用传统媒体的真实性、权威性,再加上新媒体的时效性、广泛性和灵活性,将地方志工作推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可以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地方志的关注度。

2.提高地方志的社会影响力。有效的宣传和提高地方志成果的利用率是提升地方志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地方志虽然有存史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其成果要束之高阁,作为地情资料书,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就是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要将地方志成果转化为各种信息资源,可以为领导决策、经济和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等提供服务,发挥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微博和微信是人们乐于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它可以为地方志宣传扩充渠道,打开方便之门,得到社会公众广泛认可和关注,作为新媒体传播方式,它的多元化可以使地方志宣传的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它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可以使地情信息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传播给用户,使用户便捷地获得地方志资源的有关信息,更易于利用到所需的地情资源,从根本上提升地方志的社会影响力。

3.构建交流沟通互动的新模式。微博和微信具有强大的交流力量,是一种直接的即时沟通工具,拉近了社会公众与地方志工作者的距离,增加了社会需求与地情信息之间的“黏性”。社会公众与地方志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在数字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互动与学习,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地方志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服务能力,而且可以听到社会公众对地方志资源和地情信息的需求与呼声,使地方志工作者利用微博和微信对公众服务的这种“链式关系”,更具个性和特色,更加全面、深入、细腻,更有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升华。

/03/微博和微信在地方志事业中的发展方向

1.与时俱进,与创新思路相融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普及与发展,人们对地方志资源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查询上,更主要的是要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自由查询、搜索、利用地方志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志书部头大,内容丰富,大多数人往往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才会去阅读,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通读。微博和微信可以从浩瀚的志书中摘取大家感兴趣的知识点和资料点,去传播、去普及,使“粉丝”们能够有选择地去阅读,感兴趣地去阅读,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创新思路相融合,紧跟时代的发展,创新宣传思路,根据社会热点和新观点,选取符合社会公众兴趣的知识点,展示形式要丰富,交流互动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使微博和微信在地方志宣传领域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2.打造移动新媒体优秀团队。做好新媒体工作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故宫博物院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了一款下载量超过几十万的APP“皇帝的一天”,其创作小组由10人组成,包括聘请的一位美国专家,其余人的专业涵盖史学研究、文化鉴赏、动画设计等各个方面。地方志的新媒体传播也同样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应抽调熟悉方志知识、具备新闻敏感性、了解传播学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打造从事地方志微博和微信的编辑工作专业团队。这支队伍应该具备利用方志的元素来展示一个时代的能力,要把握社会公众的心理特点,了解受众的需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断通过微博和微信宣传、普及地方志知识,使地方志立体化、全方位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使更多的人喜欢阅读和利用地方志。

3.利用微博和微信的功能,丰富地方志资料的展现形式。移动新媒体中的微博和微信在信息传播形式上非常丰富。它们均可以发送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其中微信内容可以是一种多媒体的格式,能够实现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声音诸多载体,因此,地方志工作者可以通过移动新媒体将地方志资料转换成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同时,更深层次地发掘具有可读性并与时事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幽默风趣的文风呈现出来,吸引广大读者。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地方志资料的展现形式,而且亦是大众乐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另外,还可以有效整合微博和微信的粉丝资源,建立粉丝群宣传地方志,不断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官方网页和数字资源之间的联动,进而促进地方志数字资源服务利用率和传播效率。微博和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引领着“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地方志的发展,也从过去传统的“修志存史”过渡到“修志为民”时代,利用微博和微信平台的传播,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途径之一。这就需要地方志工作者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模式,有效发挥平台作用,展现地方志成果,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文章作者:韩旭 赵冰,文章来源:《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5期)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