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化”的搜索结果,共18

转型升级中的年鉴事业发展思考

转型升级中的年鉴事业发展思考

“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开启了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征程,为年鉴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年鉴编纂工作者应适应转型升级需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勇于担当、求精求新;配合转型升级发展,坚持创新理念,与时俱进,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形成信息密集、堪存堪鉴的实录;紧跟转型升级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年鉴利用率和影响力。

专家说: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专家说: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方志馆是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截至2018年5月,全国已经建成国家、省、市、县各级方志馆590余家,方志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小程序版年鉴与二维码版年鉴的区别

小程序版年鉴与二维码版年鉴的区别

2018年,二维码版年鉴和小程序版年鉴先后粉墨登场,为年鉴工作带来了新意和亮点,使年鉴工作焕发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同为“掌上年鉴”,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效果也各有千秋。

浅析微博和微信在地方志工作中的作用

浅析微博和微信在地方志工作中的作用

当前,地方志工作机构已陆续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地方志工作者已经有了利用微博宣传地方志事业的意识,但是所经营的微博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微信公众号已经逐渐被地方志工作者认可,而且正在慢慢走入地方志事业。微博、微信和地方志工作相结合具有优势,地方志事业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相融合,需要打造移动新媒体优秀团队,形成专业从事地方志微博和微信编辑的工作团队,并利用微博和微信丰富地方志资料的展现形式。

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span style='color:red;'>信息化</span>、史志期刊研讨会闭幕

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史志期刊研讨会闭幕

9月12日下午,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研讨会暨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分会年会、2018年全国地方史志期刊研讨会暨中国地方志学会史志期刊分会年会在完成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既定议程后顺利闭幕。来自各省(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从事信息化、史志期刊工作的负责人约120人参会。

数字化微时代行业年鉴出版工作探析

数字化微时代行业年鉴出版工作探析

互联网时代,面对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年鉴类图书编纂出版工作的数字化道路已经势在必行。文章阐述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适于走数字化道路的特点, 着重分析数字化年鉴在出版和经营方式的变化,表明数字化出版年鉴以及年鉴数据库的建立能充分发挥工具书的职能。

网络年鉴创新途径的探索

网络年鉴创新途径的探索

实现“互联网+”是年鉴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困境同样无法忽视。年鉴理论研究与实践者要以坚持年鉴基本属性为前提,以互联网思维全面改造年鉴工作为关键,以年鉴编纂实践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网络年鉴的创新发展,实现年鉴事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繁荣发展。

从方志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和利用看志鉴的数字化传播

从方志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和利用看志鉴的数字化传播

数字化发展是地方志融入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资料传播和实现高度社会化的利用,是志鉴数字化传播和利用有效且便捷的途径,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微信公众号平台持续高效运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国内数字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析

国内数字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析

近十几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量的数字方志资源被开发出来。参与数字方志资源开发的单位既有图书馆和各级地方志管理部门,又有部分数字化企业。

浅谈年鉴攻守道——以地市级综合年鉴为例

浅谈年鉴攻守道——以地市级综合年鉴为例

攻与守,本是一对中国古代战术词汇,“攻”代表攻城略地,“守”代表坚守城池。在此,我借用这对词,谈谈新时代地方综合年鉴事业的继承与发展:“攻”代表的是年鉴在新时代、新眼界、新平台基础上的创新与开拓;“守”代表的是年鉴对其核心价值的承续、对核心规则的固守;而所谓的“功守道”,则是年鉴在创新与规范间谋求的动态平衡。

218条记录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