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年鉴理论”的搜索结果,共116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

编纂出版精品年鉴要论

编纂出版精品年鉴要论

从出版角度来看,编纂精品年鉴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在内容方面,应注重加大信息量、提高资料性,增加焦点性内容,写出年鉴的深度,打造独有的品牌栏目,突出年度特色、地方特色,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精心锤炼标题,增强实用性等。而在形式方面,要注重封面、彩页、书眉与内文的版式设计,增强年鉴的视觉效果。

“互联网+”时代的年鉴编纂模式构想——以《中国地方志年鉴》为例

“互联网+”时代的年鉴编纂模式构想——以《中国地方志年鉴》为例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对年鉴的出版时限提出“年鉴应逐年编纂,做到在出版年度的上半年内出版”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为年鉴编纂运作模式创新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年鉴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在线编辑系统,实现跨界融合,为年鉴编纂出版提速,为实现“在出版年度的上半年内出版”做出努力。

关于年鉴编纂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年鉴编纂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年鉴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编纂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年鉴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基础,也是年鉴事业规范化和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说:“人才队伍素质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事业发展就能上台阶、上层次。”

简论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书的合作与创新

简论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书的合作与创新

本文从地方志书与地方综合年鉴都是资料性文献,都是以同一个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因此具有共同性这个角度来阐述两者的合作与年鉴的创新。从三个方面论述:一、地方综合年鉴应该也可以为地方志书积累基础资料,理由有四。二、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书合作的关键在于衔接。三、地方综合年鉴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新方志卷首内容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新方志卷首内容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首轮与二轮新方志的卷首开篇内容设置,在继承旧志传统的基础上,创设概述之体,形成以概述、大事记合力统摄全志的新体式、新格局,并逐渐形成主流意识,广泛采用。为突出地域特色,有些志书在卷首分别增设了特篇、特载、特记、专记、史略、要记、撷萃、专题记述、要事纪略、前志简介等内容,且位置排列或前、或中、或后,挤占了概述与大事记的分头,或打乱了概述与大事记的有机联系。

关于年鉴出版周期和年鉴编纂理论研究的建议

关于年鉴出版周期和年鉴编纂理论研究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上快车道,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放眼祖国大地,处处风生水起,大干快上;各行各业都在尽量往前赶,“能快就不要慢”。各种信息载体、大众传媒也都在比速度、比效率,时效、网速、及时性等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生死存亡的关键。

加强<span style='color:red;'>年鉴理论</span>研究,规范年鉴编纂出版周期

加强年鉴理论研究,规范年鉴编纂出版周期

在年鉴编纂和出版中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尤其县(市、区)年鉴。最突出的问题是编纂出版周期过长。地市级以上综合年鉴基本上是逐年编纂,在编纂年的年底或年后出版已占多数,县(市、区)年鉴大都不能在当年出版,而且常常是几年一鉴,出版周期更长。

缩短年鉴出版周期刍议

缩短年鉴出版周期刍议

年鉴具有传播信息、提供咨询、帮助决策的现实意义。作为信息产品,一旦延误出版时间,信息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因此缩短出版周期,是体现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志。国外年鉴多数在年初或上半年出版。有的如美国的《世界年鉴》则在当年11月出版,其资料载取时限为上年度10月至本年度10月。在年鉴出版周期方面,我国年鉴与国外年鉴有较大差距。

论地方综合年鉴编辑的职业素养

论地方综合年鉴编辑的职业素养

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周期为年,为年刊,归属于期刊类。但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重要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和权威性、综合性、系统性、资料性工具书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地方综合年鉴与其他类型的期刊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

12116条记录首页上页45678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