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续志”的搜索结果,共9条
通贯古今,底蕴厚重 —— 新修《宿迁市宿豫志》读后
新修《宿迁市宿豫志》历时八年,终于出版。面对这样一部皇皇巨册,令人不由惊叹编纂者的辛苦不同寻常,内心不禁生起一股由衷敬佩之情。出于对文献的敬畏,笔者不敢奢谈志书评论,仅以阅读这部志书的一些粗浅感受和不成熟想法见呈,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有益启示。
地方志:既是“知库”,也应成为“智库”
地方志工作生存之基是记录历史,发展之道是育人资政。新形势下,传统的地方志工作理应发挥更大的影响和更重要的作为。不仅要回答地方志为什么重要,而且要回答地方志如何才能更重要;不仅必须成为存史的“志库”、育人的“知库”,而且更应当通过地方志权威性、系统性和客观性的优势,打造党和政府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的资政“智库”。
村志编纂如何突出地方性
村志的开发利用价值很大,一旦公开出版发行,国内外的学者、专家是要读志、用志的。因此,我们编纂的村志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经得起广大读者的检验,更要经得起专家学者的考究、引用和摘录,存史永久,志传千秋。
新方志卷首内容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首轮与二轮新方志的卷首开篇内容设置,在继承旧志传统的基础上,创设概述之体,形成以概述、大事记合力统摄全志的新体式、新格局,并逐渐形成主流意识,广泛采用。为突出地域特色,有些志书在卷首分别增设了特篇、特载、特记、专记、史略、要记、撷萃、专题记述、要事纪略、前志简介等内容,且位置排列或前、或中、或后,挤占了概述与大事记的分头,或打乱了概述与大事记的有机联系。
挖掘方志文化资源 彰显闽都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志是地情的载体,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本身所固有的“资治、教化、存史”功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只有不断从文化中汲取力量,一个城市和地区才能永葆生机,走向繁荣。
南宋方志理论浅析——以方志起源、性质、功能为中心
关于方志学,人们普遍将其与章学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南宋方志理论非常丰富,方志之学日臻成熟,与后人相比亦毫不逊色。其中,方志起源上,时人提出《周礼》、诸侯国史、《九丘》等说法;方志性质上,在传统的地理派之外,"郡志即诸侯国史"之史学派崛起,受到学界重视,同时,也有人主张乃"存史而备记"的资料书;方志功能上,存史、资治、教化三大作用已经得到了系统阐述。
对二轮省志政法类分志有关问题的探讨
政法类分志是二轮省级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二轮省级志书规划当中,虽然对政法类分志的设置不尽相同,但基本都能涵盖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政法工作的主要方面。笔者所在的吉林省,在二轮《吉林省志》规划当中,对政法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分别设置了一部分志,即《公安志》《检察志》《审判志》《司法行政志》。
关于二轮志书编纂有关问题的研究
资料、人员和稿件编撰是志书编纂工作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三要素”,每一要素都不可或缺、至关重要,是志书编纂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可以说志书编纂的过程就是承编单位持续、有效、精准地解决“三要素”问题的过程,一部高质量的志书也一定是建立在很好地解决了资料、人员和稿件编撰三个问题的基础之上。
华州区的旧地方志
渭南市华州区,古代称郑县、华州,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称华县,有着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历史上的志书,有资料可证的最早一部,出现于唐朝,是由监察御史黎逢编撰的《郑志》。北宋时曾有两部新旧“华州图经”,元朝华州也有一部“郡志”,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华州训导钮莹中也曾编过一部华州志,但上述各部志书均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