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地方综合年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年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年鉴资源能否真正发挥其核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在山东省调研地方志工作时说:“地方志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就是有系统、权威的地情资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考虑怎么发挥优势,做好地方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情资料是严谨的,但是开发利用的方式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因此,引导全社会读鉴、懂鉴、用鉴、传鉴,让年鉴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年鉴工作在新时代的一个新命题。
强化内容致用,彰显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属性
决策参考价值。地方综合年鉴拥有权威性、系统性的海量资料,可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机关开展工作提供参考。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年鉴工作,借助年鉴资源来提高决策水平。例如,2017年9月,国家海洋督察组(第三组)在南通市开展“陆、海、空”立体海洋督察。督察期间,市地方志办向相关领导和单位提供2012~2016卷《南通年鉴》,供其查阅,为相关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工作参阅价值。地方综合年鉴是一座巨大的地情信息资源宝库。通过年鉴可查找近年来该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获得的重要荣誉、颁布的重要法规文献和逐年可比的统计数据资料。例如,2017年9月,南通广电传媒集团要制作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系列图文报道,市地方志办向其提供2013~2016卷《南通年鉴》,广电传媒集团工作人员从年鉴中的市情概览、年度纪事、人物、年度荣誉等篇目或分目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参用价值。地方综合年鉴不仅可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文献数据和参考资料、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讯,还可以提供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进展及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动态。年鉴对一些重点课题进行连续记载,把一个项目开展的全过程向社会展示,总结成功经验,提炼失败教训,供研究者研阅参考。例如,2017年10月,南通市委组织部要撰写一个全市组织人事工作调研报告,市地方志办向其提供1998~2016卷《南通年鉴》,为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强化品质创新,凸显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时代特色
把握地方发展实际,拓宽年鉴资源的广度。拓宽年鉴资源的广度,就是全面挖掘区域内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年度资料,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发,在研究把握地情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地方的强项和优势,把强项栏目升级前置或增大版面。要理清行业领属逻辑关系,及时抓住行业的基本面貌、发展轨迹和重大事件发展变化,总结研究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并据此设置新的类目、分目、副分目、条目,不断拓展信息覆盖范围。例如,2017卷《南通年鉴》政治篇人大、政协分目中,分别增加南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上级人大、政协提交的议案、建议的情况;在组织分目中增加国有企业党建、高校党建等内容;在宣传分目中,增加舆论宣传内容;在服务业类目旅游业分目中,增加南通特色文化旅游、自驾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美食旅游等内容,增加餐饮住宿业内容;在房地产业分目中增加商品房供销结构、二手房市场、房地产贷款等内容;在银行业分目中,增加银行机构分类记述内容,记述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等内容。
紧扣地方中心工作,提升年鉴资源的准度。这是地方综合年鉴提升资源价值的一个重要导向。地方综合年鉴应当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收录重大决策和重要文件,深入挖掘党委、政府的专业调研报告、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等重要文献资源。例如,《南通年鉴》紧密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南通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开展资源开发,每年都收录市委全委会工作报告,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关于综合改革、产业发展、园区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文件,年鉴中的基础数据全部来源于市委市政府的统计公报、调研报告、文件资料等权威载体。
突出实地调查研究,挖掘年鉴资源的深度。加强调查研究是挖掘年鉴资源的一种务实举措,能够切实解决年鉴资源空洞失真、缺少基础数据的问题。这就要求年鉴编纂人员不能“以办公室为家”,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获取最新鲜、最直接、最准确的素材,用专业眼光和理念,去发掘和理解年鉴资源,编纂出符合科学文化发展新趋势和读者文化新需求的年鉴材料。近年来,《南通年鉴》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调查研究,2017年上半年《南通年鉴》编纂人员用3天时间赴6个县(市、区)开展调研。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稳固的年鉴撰稿、约稿工作网络,并通过各类媒体搜集考证可供年鉴采用的信息,拓宽组稿思路,扩大组稿范围,不断充实稿件来源;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单位的年鉴交流,学习借鉴“他山之石”,适应时代形势。
强化理念引领,探索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转型之路
完善阅读载体,资源开发利用融入技术革新理念。一是做强网上在线阅读。当今社会,年轻人寻找资料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在网站上直接搜索,各年鉴编纂单位要完善地区“地情网”“史志网”建设。网站年鉴内容的展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通过文字形式,还可以通过声音、动画等形式展现。二是利用手机上网技术。当今社会的科技产品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可以看到,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而年轻人更成为手机上网的主力军。我们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手机上网技术,向外推介年鉴。加快开通地区综合性年鉴的官方微信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年鉴信息;力争在每本年鉴上设置微信二维码,只要读者轻松“扫一扫”,就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年鉴信息;开发年鉴资源查询利用的手机应用软件(APP),广泛链接与年鉴资源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资源,丰富读者查询信息资源的手段,读者在检索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见解、做出补充。三是做好年鉴电子移动载体。现在,大多年鉴都配备了电子光盘,并附在了书后,方便读者查询并复制年鉴资料。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还可以尝试利用大容量的卡片式U盘作为载体,附在书后,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南通年鉴》从2009卷起随书附赠全文数据光盘;从2016卷起于封底设有二维码,扫码后可直接查看“南通地情网”中的年鉴内容。而“南通地情网”已收录《南通年鉴》创刊后历年的电子版本,通过电脑和手机都可以登录查阅。
扩大辐射范围,资源开发利用融入全民共享理念。一般而言,地方综合年鉴的发行对象仅是地方各级机关单位。又因发行数量有限,就算是机关工作者,也未必清楚何为年鉴,更谈不上老百姓了。因此,年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融入全民共享理念,广开渠道,扩大辐射范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年鉴、阅读年鉴、利用年鉴。一方面,设置年鉴书站。现在各大城市都致力于扩大影响力和提升知名度,利用这个契机,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力合作,主动在城市中心、著名旅游景点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年鉴简易书站,投放一定量的年鉴;同时,将历年出版的年鉴投放至各级图书馆和档案馆,广大市民群众可根据自身需要查阅。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将年鉴传递至机关单位、学校、医院、企业、县区、园区、街道乡镇、村居。加强与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沟通联系,争取将年鉴辐射到辖区内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委会。近年来,《南通年鉴》出版后,分发至全市各机关单位、学校、医院、企业、园区、街道乡镇、村居。同时,加大力度宣传年鉴二维码和“南通地情网”,引导社会大众通过互联网手段查阅年鉴内容。
优化利用方式,资源开发利用融入以人为本理念。一方面,重视年鉴电子信息的选取复制功能。现在,还有部分年鉴的电子信息是完全的图片(PDF)格式,只可以阅读,不可以选取并复制其中的资料。虽然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但作为资料性文献,应该给广大读者引用。年鉴的电子信息,应该设计科学,设置选取复制功能,方便读者利用年鉴资料。“南通地情网”中收录的历年《南通年鉴》可让读者直接复制所需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年鉴电子信息的搜索功能。在信息电子化的时代,信息搜索功能相当重要,所以,年鉴电子信息也要重视搜索功能的设置。首先年鉴的各类电子信息平台要容易在现在主流的搜索引擎(如百度)中被搜寻。“南通地情网”能在百度搜索引擎的首页头条被准确搜到。其次,在年鉴的各类电子信息平台中,要在明显的地方设置搜索年鉴具体内容的功能板块。一些读者对年鉴没有深入的了解,不知道自己需要的资料在整本年鉴中的哪一部分,这时,年鉴电子信息平台中的搜索功能便可以让他们快速、简便地找到所需资料并利用。“南通地情网”已经将《南通年鉴》的类目、分目和条目按网络形式要求编排,挂接在年鉴网站的主页上,供读者用浏览器浏览、查询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