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应重视民生资料的收录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在年鉴中增加民生资料,需要更新观念,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以新的视野捕捉、搜集资料,去记载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需求等。

/ 01 /年鉴民生资料构成

1.物质生活。衣食住行是群众最基础的生活,这些更能直观地反映民生变化。食品方面,由单纯地为饱腹而吃,发展为追求不同口味,追求健康。一个普通家庭每天的早饭晚饭,如果可以拍下来,一两年可能看不出多少变化,但是五年、十年后变化是十分显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显而易见,比起政府发布了哪些文件、实施的政策,这样的资料应该更加生动直观。

2.精神文化。现如今人民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在教育、文化娱乐生活上。近些年“广场舞”非常热门,也可算上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然而这样鲜活的事例在年鉴上鲜有记载。在年鉴中记录这样的群众活动,比起官方组织的活动,更加有生气,也更具有文化价值。它们鲜活地植根于大众日常生活,富有生命力。

3.政治参与。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年鉴记录这样的政治参与,不但吸纳了民意,有效整合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而且也让执政者和施政者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3.民生热点。比如说就业难、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以“鉴”为镜,年鉴理所应当要反映出不同人群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状态。例如农民工,很多经济发达城市,有十分庞大的外来农民工群体,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但在这些城市的年鉴里,却查不到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资料,似乎没有这个庞大的人群存在。年鉴不能单单记载成就、政绩,要客观记录现实,就不能不需要更新观念关注农民工、就业难、看病难这些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 02 /年鉴反映民生现实

1.变“闭门造车”为“眼观六路”。年鉴编辑应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民意,拍摄照片,记录民情民意,捕捉民生热点,掌握第一手资料。打开门来写年鉴,可以开通热线、邮箱、微博等平台,邀请群众提供有价值的民生资料,让群众参与进来,与群众密切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心中的民生热点话题,以新的视野、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审视、筛选一年的大事。

2.变“纸上谈兵”为“声情并茂”。对于民生资料的记载,可以多多利用图片,现行年鉴一般也都附有光盘,也可以增加一些视听材料。“一图胜千言”。选取好的、有代表性的、有深度的图片,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内涵,可以增强年鉴的可视性、可读性和思想性。同时,科技的发展让年鉴增加视听材料不再困难,很多有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戏曲等,不通过视频或音频很难记载下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鲜有人去记录,而变为绝唱。如今我们接触到的很多特色艺术,如果没有有心人去记录下来,也许若干年后,后继乏人,继而变为绝响。

3.变“木雕泥塑”为“八面玲珑”。许多年鉴的总目几乎差不多,只是在顺序上有些不一样。因此,在年鉴中记录民生,除要创新篇目设置外,还可以在年鉴中增设机动栏目,记载民生特色。毕竟民生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命题,如果每年的年鉴都要将民生记载十分全面通透,是不太可能的,年鉴篇幅毕竟有限。可以每年选取一个或者多个典型,比如今年记载百姓吃穿,明年记载教育医疗,几年一个轮回,几年一次总结升华。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