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年鉴编辑的素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深入,党和政府把地方年鉴这种独具优势的信息载体作为一种对外宣传的工具,将其作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种官方的权威性指南。中国年鉴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年鉴编辑之间相互交流工作体会和学习心得对于年鉴行业从业者的职业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从而对整个中国年鉴事业也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关键词】年鉴编辑 综合素养 专业素养
年鉴属于信息密集型工具书。它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年鉴所收录的资料极具客观性、权威性、全面性、系统性、及时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深入,党和政府更是把地方年鉴这种独具优势的信息载体作为一种对外宣传的工具,将其作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种官方的权威性指南。目前,中国年鉴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大部分年鉴编辑人员在从业之前并未受过专业的年鉴编辑职业培训,而只能在从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各类知识,以期不断进步。因此,年鉴编辑之间相互交流工作体会和学习心得对于整个年鉴行业从业者的职业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在此,笔者试图结合一些同行的高见,谈谈自己对年鉴编辑素养的一点浅陋看法。
一、综合素养
古人云,“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同理,一本年鉴的质量高低与编辑的综合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好的年鉴编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优良品质:
第一,心存鸿志,脚踏实地。有些年鉴编辑认为,年鉴编辑不过就是打打电话,约约稿件,改改文字而已。有些年鉴编辑嫌这种工作甚为枯燥且成名之机会较其他行业又少,于是坐不住本职岗位,在工作中产生了浮躁的情绪。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目前的年鉴编辑已经呈现出老龄化趋势。这表明,许多人没有正确认识编辑年鉴这种事业。年鉴这种大型资料工具书实质上是记载人类文明的丰碑,不仅是供当代人使用的资料库,更是供后人了解和学习前人的史料库。年鉴编辑要有强烈的历史感,要立志将当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全面详实地记录下来,留给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同时,年鉴编辑要清楚,编辑年鉴工作量非常巨大并且往往颇为琐碎,只能靠踏踏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来完成。
第二,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编辑年鉴,尤其是综合性年鉴会涉及各个学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这要求编辑勤看、勤问、勤学习、勤思考,提高知识水准。它要求编辑掌握的知识面较为宽广,在知识的要求上既有博的一面,又有专的一面,要博中求专,以专促博。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编辑要能够对其加以分析、处理,并要打破常规,努力发现新的东西。编辑要保持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锐,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获取各类信息,学习各类知识。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编辑才能从“匠”转变为“家”。
第三,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编辑年鉴要从条目的设置、框架的确定,来构造蓝图。编辑的内容涉及各个部门和行业,读者也来自各种部门和行业。在市场化趋势下,要想年鉴也同样成为大众读物,接受市场的检验,作为年鉴编辑就要参与前期组稿、条目取舍、装帧印刷等各个环节。正因如此,年鉴编辑应根据自己的业务范畴,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同社会各阶层人士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呼声,以便及时修订年鉴内容,真正编出为大众所喜爱的读物来。
目前政府系列的综合年鉴出版运作均通过发文件、召开会议向各部门、各行业下达指令性计划。条目的安排由编辑部拿出大纲,各供稿单位依据这个大纲提供资料或编写条目,往往这个大纲只是参考而已,各供稿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写稿。主编在最后定稿时,也只是在文字上把把关,语言上做一些修饰。因此,在年鉴的编辑运作过程中,编写条目纯属编辑的个人行为,在各供稿单位报来的资料的基础上,从确定条目题目到稿件的最后完成,基本上要编辑们各自独立去完成。有的编辑肯动脑子,处理稿子时,不拘限于各部门报来的稿子,或者对来稿部门供稿者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引导供稿者求新求异,写出别具一格的条目来;而有些编辑就比较墨守陈规,不去创新栏目和创造新条目。尤其是年鉴出版后,它的宣传、发行,同样需要编辑与部门之间协商,如果相互交流得好,促销就容易;反之,则困难重重。无法促销。所以说,年鉴编辑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对年鉴的出版、传播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年鉴编辑担负着组织、编辑、出版发行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他有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多渠道地掌握和了解政府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工作情况、业务情况,发展实绩等,了解他们各自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以便在编辑过程中把握尺度,不偏不倚,正确处理来稿,调查了解社会各阶层对年鉴工具书的运用使用情况,熟悉年鉴书刊的销售范围。年鉴的宣传发行,不能只靠政府行文指令性计划,也要求编辑在发行过程中与社会各界交朋友,利用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使年鉴书刊真正走向社会。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公关意识和较强的社交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鉴集瞬息万变的信息,服务于社会,使领导者及时了解新情况,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年鉴编辑要想将自己所掌握和汇集的信息真正有价值,为人们所利用,就必须深入到社会各项事业和活动中去;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如你不参与社会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社会发展动态,你所编辑的年鉴就与社会现实有隔膜,或者说有一定的距离,别人看了,认为价值不大或根本就没有利用价值,而束之高阁,那你编出的年鉴生命力就会很低。当然,社会范围大,编辑部人手有限,不可能象报社一样凡社会上有什么重大活动或重大事件都派记者前去采访。但是,编辑随时随地掌握一些活动内容,同社会各界交朋友,并踊跃参加力所能及的一些活动,尤其是经济建设方面的活动,还是必要的。文企联姻,相互了解,可以促进年鉴事业的发展。象《中国轻工业年鉴》成立有董事会,成员现发展到70余家,从某个方面来说,它保证了年鉴的编辑与成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值得其他年鉴编辑部学习借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年鉴编辑参与社会实践扩大社会交往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你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最新情况,掌握各种有益信息;特别是可以为组稿、开辟广告园地、扩大发行等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编辑年鉴会涉及方方面面资料的采集和利用。这必然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随着年鉴的衍生产品――电子出版物的产生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一批公开且已经出版发行的年鉴内容集合制作成光盘发行,无疑是对作品的另一种复制,它包括书中的文字稿、照片、图表等等,这将牵涉已发表作品的修改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此举是否侵害了著作权客体的专有权?是否违反现行的著作权法?如果年鉴编辑的法律意识较强,在年鉴的编辑和出版之前能够完成与相关权利人的交涉、沟通和支付等工作,那么就不会引起或者减少引起一些侵权纠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这最终都会保护和促进年鉴及其电子出版物的健康发展。
二、专业素养
除综合素养之外,年鉴编辑还需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
第一,语言文字素养。语言文字是年鉴发挥社会功能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年鉴质量的重要手段。年鉴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地方特色、行业特点等要素都必须借助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和表达来体现。年鉴的语言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娱乐性大众媒体,一味地追求语言的新潮和生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不同于学术性专业著作,首先注重语言的准确和严谨,以保证论证的理性。一部年鉴如果通篇大白话,甚至经常出现俏皮话,会显得轻浮,而不可信;如果非常晦涩,则可能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年鉴要准确地将思想观点和条目内容以最恰当的句式、文字、词汇、标点简洁地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目的。因此,年鉴编辑必须学习掌握语言逻辑、词汇、语法、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语言文字素养提高了,编辑的稿件才能严谨、准确、简洁、朴实和流畅。
第二,辞书编撰素养。此类素养包括年鉴的历史、功能、性质、体例、种类、条目的选择和编辑、框架结构设置、版式设计等。除此之外,辞书的编辑符号、校对符号和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数字的用法、国际单位制的用法和国务院、新闻出版署等部门颁布的有关出版编辑工作的法规、规章、规定等等都属于年鉴编辑应掌握的文化专业知识。
第三,排版与美工素养。如何在给定的版面布局上调整通过各方渠道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图形等可视化信息元素的位置和大小,使整个年鉴版面看起来井井有条、美观大方?这需要年鉴编辑不仅要精通Word、Pdf、Caj等格式文档的编辑方法,更要会熟练使用Adobe InDesign、PageMaker、方正书版、方正飞腾、Illustrator、 CorelDraw、Quarkxpress等专业排版软件。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本文在结构上似乎更多地论及编辑的综合素养,但这并不意指综合素养要比专业素养更重要。这只是因为一些专业素养不太适合详细展开论述,而只能由编辑在工作中自己去学习和锻炼。总之,年鉴编辑只能主要通过自学来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养,才能更出色地完成编辑年鉴这项意义重大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庐云, 袁梅花. 论年鉴编辑与作者进行沟通的艺术[J]. 广西地方志, 2007, (5).
[2]黄琥. 年鉴编辑应当具备的四种素质[J]. 年检信息与研究, 2005, (6).
[3]袁欣,罗秋林. 年鉴编辑要强化五种意识[J]. 年检信息与研究, 2005, (2).
[4]张辉. 情感与年鉴编辑的素养[J]. 新疆地方志, 2003, (4).
(作者简介:李春玲,女,云南石屏人,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云南年鉴社副社长,《云南年鉴》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