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章有序 序序生辉 ——《合肥市志(1986—2005)》读后

收到合肥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信函及所附的《合肥市志(1986—2005)》,既欣喜又惶恐,欣喜的是能在第一时间“赏宝”,惶恐的是不能准确地“鉴宝”。虽然,我现在从事省志编纂指导工作,但既未系统研读过旧志,也没有参与首轮修志,只是刚刚来到方志门前,还摸不清东南西北的一个门外汉。因此,要对洋洋200多万字、厚厚三大册的《合肥市志(1986—2005)》进行“点评”,深感力所不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于学习借鉴,我还是利用国庆长假,“走马观花”,从头到尾欣赏了一番。虽未“景景必观”、逐字逐句阅读,但“要景不落”、章节目一一浏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部志书特色鲜明、大气厚重、精彩纷呈、亮点多多。其中之一是“章章有序”。章下无题小序写起来不易,写好更难,但《合肥市志(1986—2005)》写的有声有色、“序序生辉”。下面就此谈点个人的感受。

一、因创并举  章章有序

《合肥市志(1986—2005)》采用的是中篇体式,篇、章、节、目层层相辖,全志设25篇83章352节。除第二十五篇“合肥丛谈”未设章外,其余各篇皆分若干章,每章之下皆有无题小序,以另类字体字号区别于正文。各章小序字数多寡不一,最长的是《科学技术》章,约1400字,最短的为《机械·电子·汽车工业》章,约100字。这种“章章设序”的表现形式,既因袭了传统志书的编纂体例,又吸取了首轮志书的“述体”方法,更适应了二轮志书编纂的新情况、新要求。

在志书各篇(卷、章)之首设无题小序,是旧志编纂的一项优良体例。首轮修志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将之发扬光大,创立了“述体”。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小序。尽管“总述(省志)、综述(市志)、概述(省志分志、市县区志)、无题小序(篇、章、节)”分工不同、各具特点,但要求一致,讲究“概而述之”,即概大要、概大势、概特色,述有议、述有论、述有评。“述体”的创立及运用,改变了志书的体例结构,使“偏于横剖,缺乏纵贯”的志书增强了综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述体”运用的是否恰当,“概”的是否精要,“述”的是否准确,便成为衡量志书质量的标准之一。

无论是概述还是无题小序,写起来都比较难。从编纂程序来说,它成于志书主体内容(或章节内容)完成之后;对编写者来说,既要有理论修养、文字功底,还要熟悉了解地情、行情、志情。因此,写好概述或无题小序,既是志书编写的重点,也是难点。写好了,能为全书(全章)生辉,写不好,则如同画蛇添足。特别是卷章下的无题小序,很容易与“概述”、卷章内容雷同重复。为此,在首轮修志中,尽管“述体”得到普遍运用,但采用的方式千差万别。设“概述”的志书多,设“无题小序”的志书少;精彩的“概述”多,出色的“无题小序”少。二轮志书编纂面临的新情况,对志书编纂的体例方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比如,从时限上来说,就有一个与首轮下限的对接问题,从内容来说,就有一个重新组合的问题(机构变化、业态改变)。如此等等,仅仅在“凡例”、“编纂说明”乃至“全志概述”加以叙述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难以“提要钩玄”的。《合肥市志(1986—2005)》的编纂者不仅迎难而上,每章之下设“无题小序”,而且大胆创新,在遵循“述体”的基础上,依据二轮志书的新情况、新要求,对“无题小序”的内容、写法进行了革新,写出了新颖别致、不同凡响的各章“无题小序”,为志书编纂如何处理好因与创的关系作了有益的尝试。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