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志书出版”的搜索结果,共21条
浅析村志的编写
编修村志记载地域文化和乡村历史,留住乡情,抢救乡村历史文化,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村志编修现成的文字资料较少,因而要重视通过考察和调查收集实物资料,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约写回忆录收集口头资料。村志内容主要包含村庄状况、村民生活、家谱世系等。将家谱内容记入村志,志谱合一,是新修村志的创新。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始末
10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肆虐巴蜀大地,一场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人间奇迹随即在地震灾区书写。这是人类和中华民族史上值得记载的重要一页。10年后的5月,一套由省政府组织实施、全面记述伟大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过程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正式出版面世。这是我省历史上首次就重大事件编纂志书,其中近一半内容首次公开披露。
资料的整理鉴别和编纂应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轮志书编修,现多已进入总纂阶段。为了保证志书的质量和入志资料的准确无误,笔者认为还必须老调重弹,谈谈资料的收集与编纂。
挖掘方志文化资源 彰显闽都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志是地情的载体,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本身所固有的“资治、教化、存史”功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只有不断从文化中汲取力量,一个城市和地区才能永葆生机,走向繁荣。
社会调查与志书质量
福州市第二轮修志已进入总纂阶段。在编纂过程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资料对于志书质量的重要性。《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我们知道,资料包括文档资料、报刊资料、图书资料,还包括社会调查资料和口碑资料。
首轮修志回眸——以首轮《连江县志》为中心
新中国建立后连江县第一轮修志在县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参与下展开。志书贯古通今,下限1990年。出版分上下两册,225万字。志稿指导思想明确、地情突出、资料翔实、行文规范,在送省审评中全志一次通过。出书后,在2007年获福建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总结过去,志书质量的保证,是得益于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总编室的总纂整体构思贯串整个编志过程。
辽金史料的深翻与检讨:转变“常识”,尝试“减法”
“材料”与“问题”是历史研究的两大要素,“问题”的生发有赖于“材料”的运用和解读,“材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释与探讨。陈寅恪先生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近几十年来的学术发展证明了“材料”与“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
北海市地方志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召开
2018年4月12日,北海市地方志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召开,全市140多个撰稿单位负责年鉴、地情资料年报工作的主笔人参加会议。会议首先总结2017年度地方志工作,部署2018年的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全市地方志工作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年鉴按时按质完成,地情年报工作顺利纳入绩效考评,效果明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通知
为确保地方志书的编纂质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总结修志经验,征求各地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执行。
试析志书建置沿革编纂的若干问题——以厦门地方志为中心
建置沿革内容在地方志编纂中,是重点也是难点。明清以来厦门地区已编成十多部地方志。系统梳理这些志书的得失,对第二轮修志有借鉴意义。通过对厦门13部地方志建置沿革文本进行梳理,分析主要问题,可以总结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层级设计不清、叙述概念认识不清、疏于考订等,而要正确记载某地建置沿革,也有如下对策可供参考:一是做好篇目设计,二是明确记述主体和对象,三是慎重考订前志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