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志书编写”的搜索结果,共39条
乡镇志、村志资料搜集点滴思考
乡镇志、村志起源于明朝中期,以南方为居多,叫乡村镇志,也有叫乡土志,特点是“以一乡之人修一乡之事,其见闻较确而论说亦较详也”(清《鄞县志》序)。乡镇志最接“地气”,扎根于基层,描摹最原生态的画面,具有“乡土味道”,其最大的特点是要抓住自己的“魂”——乡土,把好自己的“脉”——姓氏与族系,做好自己的“事”——反映风土人情及原生态生产;聊好自己的“乡亲”——写好乡镇各式各样人物。
浅议二轮省志编纂出版的规范和要求——以山东省省志编纂为例
省志在三级地方志书的编修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是,由于省志工作的阶段性、组织机构的临时性和编写人员的流动性等因素, 致使省志工作组织协调比较困难, 编修进度和质量不易掌控。本文尝试以山东二轮省志编纂为例,简要分析省志出版的编纂规范与质量标准。
浅谈县级第二轮志书的审稿
审稿既是修志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志书加工成书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确保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此,县级第二轮修志人员既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又要具有参与全过程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审稿素养,这样才能确保志书的编纂质量。
修志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修志求实论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新方志应当批判继承我国历代修志的优良传统,贯彻‘存真求实’的方针”。“存真求实”,是修志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也是衡量志书质量和实用价值高低的首要标准。
新方志卷首内容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首轮与二轮新方志的卷首开篇内容设置,在继承旧志传统的基础上,创设概述之体,形成以概述、大事记合力统摄全志的新体式、新格局,并逐渐形成主流意识,广泛采用。为突出地域特色,有些志书在卷首分别增设了特篇、特载、特记、专记、史略、要记、撷萃、专题记述、要事纪略、前志简介等内容,且位置排列或前、或中、或后,挤占了概述与大事记的分头,或打乱了概述与大事记的有机联系。
关于二轮志书编纂有关问题的研究
资料、人员和稿件编撰是志书编纂工作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三要素”,每一要素都不可或缺、至关重要,是志书编纂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可以说志书编纂的过程就是承编单位持续、有效、精准地解决“三要素”问题的过程,一部高质量的志书也一定是建立在很好地解决了资料、人员和稿件编撰三个问题的基础之上。
浅谈志书总纂
总纂是指在总纂者(总编辑)的主持下,对志书编纂的组织、指挥、协调与志稿的再创作。是在志书初稿编辑加工基础上的雕琢过程,它是志书编纂出版中的重要环节、攻坚阶段,也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
试谈图书封面的质量问题与解决之道
长期以来,图书封面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有的是整体性的问题,更多的是内容、技术上的局部问题。文章分门别类作了例示、说明与分析,兼而论及封面部分要素配置或安排的统一性与灵活性,进而提出了图书封面质量问题的解决之道。
关于市县志编纂的若干问题
当前,全省第二轮市县志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其表现,一是绝大部分已经进入终审、复审或初审程序,二是部分进展缓慢的县区市,也逐步进入正轨。市志工作总体上必县志更慢一些,存在的问题有相似也有不同。但在发扬优点、解决短板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通知
为确保地方志书的编纂质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总结修志经验,征求各地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