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撰稿工作之基,有效提高年鉴质量
作为档案部门编研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年鉴发挥着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发挥年鉴更大的效用,是年鉴编辑人员不懈的追求。从年鉴编纂的整个过程看,从开始布置撰稿工作到完成印制发行,流程复杂,涉及众多环节和众多人员,形成了年鉴品质的多维塑造环境。面对众多因素,瞄准关键点,抓住主要矛盾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单位承担航天企业年鉴的编辑工作已有20年,长期工作实践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年鉴本身的框架结构也相对成熟稳定。在此局面下,紧紧抓住“撰稿”这个起点性、基础性环节做文章,则成为提高年鉴质量的有效手段。
撰稿工作是年鉴编纂的重要基础撰稿是整个年鉴编纂工作的源头。撰稿队伍的素质高低,写出的稿件质量如何,这是能否保障年鉴总体质量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
虽然编辑人员对年鉴的加工、文字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这是建立在原稿基础之上的。大部分年鉴的编纂都有固定的撰稿队伍。航天档案馆多年来承担《航天科技工业年鉴》的编纂任务,有自上而下、覆盖全系统的供稿网,年鉴的大部分内容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部及集团所属各单位的撰稿人提供。
他们来自于企业经营管理、科研生产工作的第一线,熟悉、了解本部门所负责的各项工作、本单位的年度基本情况,他们撰写的年鉴初稿,对于编辑来说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材料来源上看,撰稿人可以直接利用经过本部门或本单位认可的各种阶段性、年度性、专项类工作总结或专题报告、综合性上报材料等,作为撰写年鉴的支撑和依据。他们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根据年鉴的撰写要求和相关规范,精心选题立目,认真撰稿,完成符合年鉴需求的稿件。之后还要经过部门、单位领导或权威专家的审查,完成签字盖章的程序后方可上报。这些都为保证年鉴资料的权威性、全面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加强撰稿的规范性
年鉴撰稿是年鉴编纂的基础性工作,对年鉴编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常见问题入手,推进年鉴规范化工作:
一、运用正确的语体,避免不适宜的年鉴语言
语体反映了语言风格。年鉴的语言风格不同于新闻报道、工作总结和文学作品。年鉴要求采用公文语体中的公报语体,语言的准确性、简明性、规范化是其显著标志,读来给人以严谨、平实之感。
一是避免新闻报道性语言。年鉴的文字要“立言得体”,质朴而有分寸,“荣获”即写成“获得”,“极大地”“有力地”要限制使用。年鉴讲究“述而不作”,一般不对事物作评价。
二是避免工作总结性语言。在年鉴稿件中,有些综合性条目常常出现一些空话、套话,带有明显的工作总结、报告的痕迹,这样的语言如同穿靴戴帽,只有累赘之感,毫无信息价值,应省略掉。
三是避免文学作品类语言。文学作品注重文字的艺术感染力,追求以文传情,以情动人,经常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讲究遣词造句。这与年鉴的平实风格完全不同,“再创新佳绩”“构筑……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文学色彩浓郁的语句在年鉴中是不受欢迎的,应尽量客观、真实地展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转承、铺垫、夹叙夹议等文学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繁复的铺陈也不宜出现在年鉴稿件中,以保证年鉴简明、直截了当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