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创新是城市年鉴发展的永恒命题
综观全国的实际情况,城市综合年鉴基本在走“党委领导、政府主办、志办编辑”的路子。城市年鉴是“官办”的“官书”,这是不争的事实。城市年鉴因其主办单位、编纂宗旨所限,它的读者范围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城市年鉴的盈利空间会越来越小,公益性质越来越明显。
统一就是规范
一部综合性年鉴,总有两三百个单位参与撰稿。即使要求再具体、再细致,由于每个作者写作水平、写作风格、写作态度及对事物的认知不同,所撰稿件必然各具特点,甚至五花八门。如果编辑不认真修改,编出来的将是资料汇编,离“年鉴”相差甚远,我把这种现象称为作者主导型。
关于年鉴出版周期和年鉴编纂理论研究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上快车道,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放眼祖国大地,处处风生水起,大干快上;各行各业都在尽量往前赶,“能快就不要慢”。各种信息载体、大众传媒也都在比速度、比效率,时效、网速、及时性等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生死存亡的关键。
缩短年鉴出版周期刍议
年鉴具有传播信息、提供咨询、帮助决策的现实意义。作为信息产品,一旦延误出版时间,信息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因此缩短出版周期,是体现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志。国外年鉴多数在年初或上半年出版。有的如美国的《世界年鉴》则在当年11月出版,其资料载取时限为上年度10月至本年度10月。在年鉴出版周期方面,我国年鉴与国外年鉴有较大差距。
论地方综合年鉴编辑的职业素养
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周期为年,为年刊,归属于期刊类。但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重要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和权威性、综合性、系统性、资料性工具书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地方综合年鉴与其他类型的期刊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
加强年鉴理论研究,规范年鉴编纂出版周期
在年鉴编纂和出版中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尤其县(市、区)年鉴。最突出的问题是编纂出版周期过长。地市级以上综合年鉴基本上是逐年编纂,在编纂年的年底或年后出版已占多数,县(市、区)年鉴大都不能在当年出版,而且常常是几年一鉴,出版周期更长。
强撰稿工作之基,有效提高年鉴质量
作为档案部门编研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年鉴发挥着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发挥年鉴更大的效用,是年鉴编辑人员不懈的追求。从年鉴编纂的整个过程看,从开始布置撰稿工作到完成印制发行,流程复杂,涉及众多环节和众多人员,形成了年鉴品质的多维塑造环境。
中国高校年鉴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方向
摘要:中国高校年鉴起步晚,编纂工作发展快,但研究薄弱。新編年鉴较早出现的是1986年的《湖南大学年鉴》。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高...
县级年鉴如何充实入鉴内容
吉林省县级( 含县、县级市、市辖区) 综合年鉴编纂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县级年鉴读来“不解渴”“没味道”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县级地方综合年鉴应该从增强实用性、增加自采自编内容及挖掘记述深度、努力呈现地方年度亮点等三个方面入手,以此充实入鉴内容。
论年鉴的连续性及其强化途径
连续性是年鉴的基本特点之一,但在编纂实践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年鉴编纂质量的提高和年鉴功效的发挥。这主要是年鉴编纂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年鉴记述对象及其特性、缺乏读者至上的理念所致。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对年鉴连续性问题的认识,加强学习与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年鉴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