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载千年—让地方志延续北京历史文脉
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志载千年—让地方志延续北京历史文脉”新闻发布会。
北京传统村落志编纂工作启动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建设好农村地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环节,记录好乡村的发展演变是地方志工作的历史责任。京郊乡镇村庄承载着重要传统文化信息,是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1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部署,市地方志办与市农委研究制定并联合印发《北京市特色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涉及全市10个区的44部村志,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志21部,市级传统村落志23部。2017年上半年,启动了首批16部村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计划明年出版;同时今年其余传统村落志编纂工作将全面启动,计划44部村志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定稿工作,并陆续出版。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将实现修志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地方志工作全覆盖。以志书的形式来记述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帮助人们记住“乡音”“乡愁”,做到既要“塑形”,更要“塑魂”,是地方志工作对保护乡村传统文化遗产、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北京市方志馆“北京地情展”升级改造后重新开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本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不断创新。2013年开馆的北京市方志馆已成为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市第一家老干部活动基地。2017年10月北京市方志馆“北京地情展”开始升级改造工程,2018年3月基本完工。改造后的北京地情展内容更丰富、知识点更多、互动性更强。主要突出四大亮点。
亮点一:结合时事热点 更新版块内容
北京地情展结合国家重点项目、社会热点,更新了大量地情数据,补充了版块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显示屏呈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况、举措和成果。南水北调是国家的战略性工程,生态环境及大气治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自然环境单元补充了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的基本情况和北京地区2013至2016年的治理雾霾、提升大气质量的成就等。
亮点二:再造场景语境 突出北京特色
北京城因永定河的古渡口连接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而产生,全新的场景设计增加了实景模型,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古都之源。在建置沿革单元补充的六张地契展示了北京前门地区长巷上二条四十六号(今为长巷二条13号)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到1950年近二百年间的沧桑变化。在人口展厅可以“听方言、学方言、录方言”,体验互动游戏;在文化事业展厅可以聆听北京智化寺京音乐。
亮点三:引入虚拟技术 新增互动游戏
这次改造的最大亮点就是引入VR虚拟技术,让观众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走进纪晓岚故居,深入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原始风貌和历史人文信息。展厅还增设了多个互动游戏,如骑单车看老北京胡同实景,猜猜老北京的城门,民族换装拍照留念,互动学习修志,体验临摹书法等。依托方志馆公众号平台,我们还将微信导览的音、图、文进行嵌入,人们仅通过手机就能在家游览北京地情展。
亮点四:突出以人为本 提供教学空间
为大力推进“爱国家、爱北京、爱岗位”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北京市方志馆作为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优势,特在经济建设展厅设置专门场地为学校和团体开展馆内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空间。
本市二轮志书编修的进展情况
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2008年启动,规划编纂《北京志》分志68部、区县志18部,内容涵盖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方面面,全面客观的记述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2010年近20年的首都改革发展辉煌历程。根据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按年度计划积极扎实推进,截至目前68部分志共提交初审稿60部,进入终审环节35部;18部区县志全部通过初审,进入终审环节9部,志书终审均已过半。2017年本市二轮规划志书编纂工作已被列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严把质量关,提升开发利用水平,确保到2020年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