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二讲 编修地方志的意义和作用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隗宝,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其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方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方的史书,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千百年来,古人对地方志的功用进行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综合起来就是“资治、教化、存史”。

最早的地方志是为封建统治的需要,其主要作用在于“资治”,也就是“辅治”。西汉以后,地方志主要是地记,常璩(qu)《华阳国志序》里认为,地方志有“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旌贤能”的作用。隋唐时期官修的志书,其内容对政治和军事决策参考的作用日见重要,其功能有“佐明君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说法。到了宋代,地方志内容更加广泛,作用更大,郑兴裔在《广陵志序》中提出了地方志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存史镜鉴;其二、政治辅治;其三、教化育人。开创了地方志三大功能之先河。明清以后,地方志及其理论发展逐渐成熟,对地方志功能认识趋于统一。民国时期,黎锦熙又提出了地方志创“四用”的观点,即科学资源,地方年鉴,教学教材,旅行指导。

现在,人们对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与作用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一、编修地方志的意义

(一)、编修地方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一地的政府领导,不能光凭习惯和经验去指导工作,作出决策,而要有政治远见和专业知识,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系统的深刻了解和认识,要有历史的比较,要善于运用智力工具来谋划地方发展蓝图。地方志就是可以借助的一种智力工具。编纂出一部能反映本地历史和现状的新志书,对于领导者、特别是新任领导者来说,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精力,迅速掌握全面的情况,获取最多的“信息量”为地方社会经济作出发展决策。

(二)、编修地方志书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以它特有的资料性、知识性和地方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生动、具体、感人的材料,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增进热爱乡土的感情,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共产主义信念。地方志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作指导,而且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总目标服务。同时,编修地方志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作出了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决策,地方志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新的历史时期,地方志已由传统文化形式发展成为新的文化形态,地方志工作也由传统文化活动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地方志和一大批地情资料,在保存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志反映特定地域各个时期的自然状况,承载地方人文遗产,为包括社会科学和一部分自然科学、交叉科学在内的广义文化活动提供资信,在文化创造中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素有“文脉之根”“文化之矿”的称谓。无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离不开从地方志资料中撷取素材、吸收养分、寻求启示。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地方志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发挥其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独特的作用。

(三)、编修地方志是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客观规律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必须调查研究积累资料,研究历史,吸取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掌握。有的规律,经过反复试验,在近几年之内就可以表现出来,为人们所认识;有的规律,如自然现象的变化,往往要经过百年、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认识。我们过去有些事情之所以没有办好,就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总结历史经验造成的。通过编修地方志,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总结和认识这些规律,为当代和后世提供历史借鉴。

二、编修地方志作用

(一)、保存地方史料。地方志是记述性、资料性的历史著作,史料性强。有纵有横,范围广、时间长,不是一般史书材料可以代替的。志书记载的自然与社会、历史和现状的各方面的资料,或为政府专门机构提供,或为历史和专门史料研究者提供。因此,资料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其价值在于能提供科学的资料。失去了资料性,地方志也就失去了编纂的价值。

(二)、归类地情信息。归类信息是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和交流活动。地方志汇集一定地域内的各种情况,提供各种信息资料,是一种有形的文字信息载体。志书中各门类可向社会输出潜在的信息流,而且这种信息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持续输出的。中国志书发展至今,已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如一部省志为一个大系统的话,各地市、县志则是子系统;一部市志为一个系统的话,某一行业、部门志就是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地方志可以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循迹记述,而对其循迹记述的资料不间断地产生信息,这是中国方志分层次和贯通式纵向信息流。通过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历史资料为现实服务,这是地方志归类信息持续发挥发展作用之所在。

(三)、揭示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方志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反映一定地域内基本情况的综合性的文字载体。因此,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就它记述的客体来看,是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系统、全面、完整、准确地记事、状物、传人、考辨历史,从纷纭复杂的历史风云、自然变迁中探索出一条关于天下之命脉、前世之盛衰、往日之变革的社会历史及自然的发展脉络,本身就必然地要体现客观规律性。当然体现客观规律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记述。这是地方志的根本任务。有人认为,地方志是地方所包括的内容从建置、疆域、地形、地貌、山川、水文、天气、星野、物候、灾害、生物到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金融、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宗教、民族、人口、人物、民俗等几十个门类。方志学作用于人口学,产生人口志;作用于语言学,产生方言志;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产生各种专业志和部类志,使这些学科产生新的理论、新的内容和新的资料性的,它的“述而不论”“寓意于事”,只是将广泛搜集来的资料,经过整理、鉴别,分门类地进行综述,以反映本地域内自然与社会生活状况。

(四)、宣传、推介本地域。地方志记载了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风土人情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一经出版,便可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就能够起到宣传本地、本域的作用,为当地工农业发展、商品流通、招商引资等提供信息和依据。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综合地情载体,是一个综合的大舞台,是开展“四外”(外经、外贸、外事、外联)工作最好的媒介。在对外合作中,很多地方经常借助志书提供的反映投资环境、合作条件及综合资料,大力宣传当地优势,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促进了当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