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十四讲 地方志概述的编写
一、概述的意义和作用
概述是志书体例的一种创新。地方志的概述,就是概而述之,它精炼全志的主要内容,概括记叙全志的主要情况,既是全志的总述部分,又不游离于全志之外。概述在志书中所起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志书是横排纵述、分门别类的,不易看出全貌,尤其是通志,门类很多,见了树木,不见森林。总体看不出来,有个概述,就能很好地补其不足。(2)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上看,要分门别类,逐个研究,需要微观探索,又要宏观观察。要反映整体发展的过程,如一个地方经济怎么发展起来的,概述这方面回答就比较好,可以记清其发展的轨迹。(3)志书的性质,中国地方志条例明确说是资料性著述,这就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资料性著述,在具体篇章里难以发挥,只能在概述里提高志书的著述性。概述可以虚实结合,可以有些发挥,当然也不能离题太远,概述的著述性,能把全貌看清楚,看出发展轨迹,这是其他篇章所不能替代的。
二、概述的写法
概述的写法,至今没有统一模式,总体要资料翔实,特点鲜明,体例完善,不拘一格,再根据各地不同地情,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突出特色、浓缩全志。概述大致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概括特点:突出特点,抓住特点,表述鲜明。如浙江《建德县志概述》,除讲了建德县的基本情况后,写了四大特色,即旅游之地,水果之域,地质之窗,果木之乡。在新志中可谓别具一格,获1985~1987年度浙江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1985~1986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但现在也有不同看法:其深度不够,因果不彰,这几个特点怎么发展起来的,因果及发展轨迹看不出,不深。
(二)、浓缩全志:百万字的志书,浓缩在七、八千字,地理位置、经济、文化、教育、人物都写到,主要内容都写到,各行各业各方面都写到后还附表,如经济增长幅度列表于后,这样写概述的好处是概括全书。看了七、八千字,就可略窥全志。缺点是看不出地方、行业的发展情况,且难免前后重复。概述、大事记与专志中内容重复,甚至还会出现前后矛盾等差错。这种写法比较简便,一、二、三、四讲下去就是了。
(三)、总结式:全国要评的五部志书,其中有一部志书的概述就是总结式的。它着重写四十年党领导下取得的主要功绩,如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政治局面稳定,教育文化大的发展;它也讲问题,如教育后劲不足,人口膨胀,经济徘徊,分配出现不公,政治思想疲软等。其好处是,对党领导下取得成绩的肯定比较完整。概述一般讲成绩多,讲问题少,但也讲问题,但若干年后,认识推进了是否这几个问题,政治气候不同,这不易准确。
(四)、史志结合:这样写概述功夫就深了一些。它着重写经济发展过程,揭示其规律,写得好,可以写得比较深。但要有个前提,要应用大量资料,开展学术研究,探讨清楚了才能写。不然,难以写出深度,达不到史志要求。
概述是新方志体例上一种创新,写法不强求一律,不要面面俱到,形式可以多样,写法要精炼,概括要有深度,可以史志结合,最后还可以有点展望,但展望文字不要过长。总之,概述要概三个方面:一要概总貌;二要概特色,包括优势;三要概大势,揭示整个发展过程。
概述在篇幅上不要超过一万字,一般四、五千字,七、八千字,不能太长。选用的资料要精一些,读者首先看概述,概述是外衣,应由一地一方的大手笔来写,凑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