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图书封面的质量问题与解决之道
二、 图书封面部分要素配置或安排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一) 适合统一配置或安排的要素
对有些封面要素,各书并不统一配置,国家也未制定相应的规范条例予以约束。比如封一、书脊上是否都要出现出版社名称呢?事实情况是,有少数图书只在书脊上出现出版社名称,比如《现在,请谈一谈你最爱的那个人》就是如此,这不禁令人想到非法出版物的封面,有点不妥。又比如有的书只有作者名,未具编著方式,比如《可爱的中国》一书,书名下署名为“张××”,不知其为编者还是著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个别图书封一书名用的是名人或擅长书法者的题签,作者或编辑为了表达对题签者的尊重,将题签与左下的题签者姓名一并放在封一上,如《尺牍写作指要》就是如此,令人乍看之下,以为这个姓名是标示作者的,这种安排显然也不大合适。所以上述三种情况都应加以避免,作统一处理:封一、书脊皆列出版社名,作者后标明著作方式,竖写题签左下或横写右下不出题签者姓名。
(二) 可以商讨的封面要素配置或安排的问题
对于封面要素配置或安排,在现行规定下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笔者认为,此类问题主要集中在注音上,可以细分成四个问题来讨论。
第一个问题:封面上的书名要不要统一注音?《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259-92)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的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而事实上不加注汉语拼音的图书也很多,比如《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实用语文》等。特别是古籍书的封面,加注拼音的很少,因为加上去似乎并不十分适宜,有时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比如诸多《古代汉语》教材是不加拼音的,比如上千种《古文观止》图书加注拼音是个别的情况。这个规定对于古籍图书而言,恐怕并不合适,最好能作例外说明;再说书名用字往往通俗易懂,加拼音的装饰作用远大于注音,说成“加注”多少是有点过头的,所以这项规定本身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第二个问题:书名可否加标英文?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编辑出版史》等书,封一的书名右侧统一加标了“现代出版学丛书”的英语译文;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其书名左侧也加标了“中国出版蓝皮书”的英语译文;华语教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简化字源》等众多书籍的封面上则直接标有书名的英语译文。这些都似乎违背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但完全遵照此规范标准并不合理。对内的图书自然可以不标英文,以免违反此标准,但像华语教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本就明显有对外的性质,怎能说加标英文不合适?所以第一种情况中所述的那项规定就更需加以推敲了。
第三个问题:封面上的书名拼音要不要按词分写?《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补充说“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因设计需要,也可以全部大写”。这就意味着,即使在每个字母都大写的情形下,书名的拼音也都要按词分写。但事实上有很多图书在这方面又有变通,比如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大词典》封一为书名所加的汉语拼音,每个字母不但都大写,而且全部连写。
第四个问题:图书的汉语拼音名称是否要横着写横着排?《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规定:“中文书刊的汉语拼音名称一律横写。”对怎样排未做明确规定。业界操作比较灵活,比如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编辑作者实用手册》封一中的汉语拼音名称是横写后竖起来排列的;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新形态研究》封一中的汉语拼音名称是围绕着书名(书名以两字一行排列为主)排列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出版社没有严格遵照《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操作起来有不少变通?笔者认为关键原因仍在于对大部分图书而言,加拼音的装饰作用远大于注音,拼音并不是非加不可的,即使加,也确实应多从读者对象与美术角度考虑。少儿图书的书名应加注拼音,其他图书则可从宽,甚至可加注外文。所有字母全部大写时连写成条状好一些,这样看上去整齐、庄重、美观,可避免分词连写产生的散块形状出现……
完全按照现有的《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配置、安排拼音,会影响整个封面的效果,所以建议给予一定的灵活性。灵活性与统一性虽有矛盾,但可以进一步商讨问题的解决之道,使两者关系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