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图书封面的质量问题与解决之道
三、 图书封面质量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三审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
在审阅外部装帧设计稿、打印样时,一般责任编辑花的心思最多,后两道把关者往往重效果,而对其中由美编安排、添加的文图不够重视。鉴于封面各种问题的多发,责任编辑、编辑室正副主任、正副总编(或正副社长)应进一步重点关注书名、作者署名、文字规范、汉语拼音拼写、外语翻译等方面有无差错,并视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快样书的审查,是成书的最后一道关口,各方应全部积极介入,共同把关。有的出版社执行此工序,未让校对人员介入,是有欠缺的,应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版权页署出版人姓名(即社长姓名)是个好办法,社长对封面重视程度增加,可以有效增强各环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二)责任编辑加强与美术编辑协作
封面设计是一门艺术。除具有实用性外,还应有整体性、艺术性。它应反映书稿的内容、气质和风格,体现出版社的风貌和特色。责编应加强与美编协作,就这些方面向美编提出设计建议与要求,并提供电子文稿或校样,方便美编作通盘的考虑与安排。责编还可以在开本,结构,书名、出版社名、宣传介绍文字的字体设计,装订方法、样式、材料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表明自己的看法,供美编参考,促成美编的设计或促使美编修改设计、完善设计。?
封面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在设计过程中,众多美的规律起着制约和支配作用。比如整一律、统一律、对称律。责编应有能力从这些方面对设计结果进行品鉴评点,并应争取在素材、创意等方面进一步向美编提出建议,促进美编的设计工作。
(三) 更多发挥作者的作用
作者在封面质量上的把关作用不容忽视。出版社都会将正文校样交给作者,让其通读,但有的责编却未能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将封面设计打印样发送给作者,让其审阅。这是很不应该的。与正文比起来,封面的质量更重要,更不能有错,错了危害较大,作者对出版社也必然会很失望。所以责编必须注意更多地发挥作者在这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保证封面的质量。
(四) 激发读者的监督作用
激发读者的监督作用,对凡发现本社封面有问题的读者,都给予酬谢,这需要出版社领导有胸襟、有气度、有自信,敢于作这样的承诺。真的这样做了,对提升各相关工作人员设计、审阅封面时的细致程度应该有一种倒逼作用。
(五) 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工作规程
封面上有文有图,一般的国家规范标准都适用,但封面因其自有的特殊性、重要性以及如今的质量滑坡现状,应该接受更严格的审阅。为了保障这一点,建议有关方面为封面审校制定专门的工作规程:比如可就上述适合统一处理的问题制定规范标准,可就上述可商讨的问题,制定明确的例外条例。可规定增加封面审校的校次,可规定工作人员除了责编、美编署名之外,出版人、校对员也必须署名,可规定责编必须请作者参与审阅封面打印样,甚至可规定编辑室内编辑必须传阅封面打印样与快样书,共同把关。
四、 结语
封面的所有“零件”都可能会出问题,编辑审阅所需花的加工整理时间虽然较少,但一定要加倍小心,反复推敲,仔细应对。有的图书质量问题发生与否,似乎在本身的正误评价中微不足道,但在某个关键位置比如封面上,却可能起着决定图书命运的作用。
封面质量问题由来已久,于今为烈。文史类通俗读物出得多,出得快;参与出版的公司多,鱼龙混杂;腰封多,宣传话语多,都会导致封面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增多。对此类图书,编校工作人员尤其要加大审改的力度。
世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希望各方相关人员都能更加重视图书封面质量,使图书封面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本文系上海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教学成果之一]
(作者:周伟良 梁健民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书店出版社,来源:《中国编辑》2016年9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