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志书建置沿革编纂的若干问题——以厦门地方志为中心

提 要:建置沿革内容在地方志编纂中,是重点也是难点。明清以来厦门地区已编成十多部地方志。系统梳理这些志书的得失,对第二轮修志有借鉴意义。通过对厦门13部地方志建置沿革文本进行梳理,分析主要问题,可以总结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层级设计不清、叙述概念认识不清、疏于考订等,而要正确记载某地建置沿革,也有如下对策可供参考:一是做好篇目设计,二是明确记述主体和对象,三是慎重考订前志记述。

关键词:方志编纂 建置沿革 厦门

建置沿革是地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志书的开篇部分。戴震总结为:“志之首沿革也,有今必先有古”“沿革不明,不可以道古”[1]。对建置沿革记载的探讨离不开对具体志书的考察和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做好志书建置沿革编纂工作,必须先研读现存方志的相关内容,考其得失,方能成就佳作。本文尝试从厦门地方志中的建置沿革记述出发,分析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个人思考和建议,就教方家。

一、诸部厦门方志建置沿革的撰述情况

据郑宝谦统计,现存今厦门境域内编修的旧志总计8部。[2]此次笔者考察的旧志有7部:康熙《同安县志》[3]、乾隆《鹭江志》[4]、乾隆《马巷厅志》[5]、嘉庆《同安县志》[6]、道光《厦门志》[7]、民国《同安县志》[8]、民国《厦门市志》[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新修地方志书总计6部:首轮《同安县志》[10]、首轮《厦门市志》[11]、《厦门市翔安区志》[12]、《厦门市集美区志》[13]、《厦门市海沧区志》[14]、《厦门市湖里区志》[15]。

以上13部志书中建置沿革撰写略述如下:康熙《同安县志》在卷一《舆地志》之下设建置、封域、都隅等节。其建置节下从唐虞时代述起至明,只记名称和隶属,且篇幅大半用于建县之前,详略有欠妥当。[16]乾隆《鹭江志》在《总论》之后,设一篇《厦门城》,对明初厦门建城以来情况进行简述。[17]乾隆《马巷厅志》在卷一分设建置、沿革、都里、形势。其编纂相当仓促,仅一年成书,撰述比较草率:建置内容主要为全文录入乾隆三十九至四十一年(1700—1702)间,闽浙总督关于设立马巷厅的奏议,吏部以及福建巡抚的相关公文;沿革节下,则从宋派驻通判官开始记述马巷境内官吏派驻沿革。嘉庆《同安县志》卷一《建置沿革》。卷内先做一个小序(100余字)述沿革脉络,之后以建制沿革表形式详载沿革变迁,读者检索比较便利。道光《厦门志》将建置沿革内容置于卷二《分域略》之下。其《分域略》有一小序,叙述本卷内容分布,言简意赅,仅86字。小序之后为“沿革”条目,叙述较为简单。民国《同安县志》卷一为疆域沿革。卷下有一小序(210字),概述疆域沿革于志书的重要性,并略述同安建置的变迁。小序之后为沿革、道里、形势等分目介绍。沿革中以时为序简记政区建置,并有编者按语,篇目较为完备。民国《厦门市志》卷一《疆域》下有一小序(200余字),简要说明本卷内容的重要性,之后设有沿革、位置、疆界、面积、地势、都图、四都、保甲,并附两个表。该志将沿革、疆域和行政区划分列,记述较为简短。

首轮《同安县志》设置卷一政区,卷下有无题概述总括建置沿革变迁,再分隶属境域、行政区划和镇场3章,隶属境域章下分隶属和境域两节。首轮《厦门市志》卷二为建置卷下有概述略述沿革,卷内分设隶属境域(分隶属和境域两节)和行政区划两章,但隶属和境域中很多内容和卷下概述重复。《厦门市集美区志》在第一章政区之下设建置境域、行政区划(分解放前和解放后)和镇街概况3节,建置境域节下设建置沿革和位置、面积两节。《厦门市翔安区志》第一章建置,下有无题概述总述沿革,之后分设境域·隶属节和行政区划节(分建区前区划和建区后区划)。《厦门市海沧区志》在首篇设首章政区,下设境域隶属和行政区划(分建区前区划和建区后区划),叙述建置沿革内容。《厦门市湖里区志》第一篇建置区划,篇下有无题概述简述沿革,再分建置、行政区划两章,建置章下分位置面积和建置沿革两节,其中建置沿革节分解放前和解放后两目进行记述。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