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志地情”的搜索结果,共62条
苏北邳州农村的传统婚俗
邳州市地处苏、鲁交界,古老的大运河滋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婚俗文化作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部分,是民间文化工作者探讨、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编撰《邳州市车辐山镇志》,笔者对流行于本地区大运河沿岸的传统婚姻习俗进行了调查。现根据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作为传统文化的遗存,以示后人。
三本民国抄"常州宝卷"面世,记录古代江南民俗
常州宝卷数量多,刊印时间早,其中大多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至民国初期的产物,而且独具常州特色和风情的宝卷留存多。在传抄过程中,不少常州方言元素渗入宝卷中,用常州方言宣卷也是一大特色,同时常州宝卷也是常州滩簧、常锡文戏和锡剧的源头之一。
旧时光的味道:盐城民俗八大碗
“举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罢无瘾三年去意可难”,从苏东坡这两句赞誉八大碗的诗词,可以看出八大碗美味可佳。从宋发展至今,八大碗已成为淮北一带宴席的主要模式。小编是土生土长的盐城人,在此就家乡的八大碗略说一二。
淮安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
京杭大运河在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同时,也把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系在一起。随着人流、物流南上北下,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大运河在便利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特有的民情风俗。人们依河而居,以水为生,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沿岸特殊的生产、生活、婚庆、节庆习俗,既反映了运河两岸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大运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四:尚湖的前生今世
同样称呼一个物体,文人与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比如尚湖,直到读大学前,虞春只晓得它的俗称“西湖”,并不知道它的官名。当然,或许这是个特例,火红的年代,一切与封资修有关的东西必须回到他们的爪哇国去。八十年代开始,尚湖的名头又出现在寻常百姓的口中,而且越叫越响,随着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尚湖成为常熟的一张新名片。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三:虞山
虞山,作为常熟的一张亮丽名片,与琴川一样时时成为常熟的别称而名震环宇。比如学人称钱谦益为“钱虞山”,犹如称翁同和为“翁常熟”一样。与琴川有所不同的是,琴川七弦只剩其二,而虞山却始终如卧牛般为镇邑之宝。自打有汉文字起,虞山一直没移动过它的位置,旧时有“十里青山半入城”说,如今已近乎被居民区包围成城中山。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二:琴川和琴川河
凡是常熟人,都知道常熟别名琴川。网上曾有个段子,提到全国各地因为改名而丧失内涵的城市,其中就有常熟,段子中认为常熟是从琴川更名过来...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一:常熟名称之由来
常熟名称从何而来、意义何在,起码南宋时就已经不清楚,比如邱岳【1】在作于宝佑甲寅(1254年)的《重修琴川志》一文中这么说:“余端平乙...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八讲 地方志资料的整理
地方志资料工作任重道远,它是个阶段性强,但又是连续不断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它不仅是每一轮编修地方志的基础性工作,而且还是辅助领导决策,开展社科研究,进行地情咨询的重要保障。因此希望每一位资料工作者,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勇于承担重任,用我们的真诚和勤奋为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记录。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五讲 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资料种类包括文字资料、口碑资料和实物资料,其要素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过程。如果说资料是地方志书的生命,那么时间就是资料的灵魂;而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等则是资料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