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志研究”的搜索结果,共111条
论从家族修谱到社区、行政村修志的现代转换
家谱和地方志,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构筑中国历史与文化大厦的重要文献支撑。旧时由于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传统文化的覆盖是全方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家谱被焚毁或停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列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要实现文化兴国的目标,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让基层百姓以最直接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新时代赋予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51个“史”字、44个“历史”一词,深刻总结、精辟阐释了我们党96年的历史,对党的历史鲜明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同时对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时代赋予了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新的使命。
浅谈对村志编纂重要性的认识
村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市、县三级志书的延伸和补充,同样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基本功能,是建置最小的村级之志书,是方志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随着时代的推进,村志的编纂正悄然兴起,令人鼓舞。
县级志书编纂的记述事物分类
县级志书,是处于基层的综合类志书,较省、地级志书而言,更具结构的整体性。一部志书的整体性如何取决于其对记述对象事物分类标准的统一。
先秦志书及其鉴戒功用
先秦志书不同于《汉书》等后世正史中的《天文志》《地理志》等“志”。前者是先秦时期的讲史档案,后者则是汉代以降正史中专记典章制度兴废沿革的史书体例,二者名同实异,不可相提并论。
民俗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民俗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它产生于人类生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民俗又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宗教对于人们的婚、丧、生、老、病也都有渗透影响。
康熙《杏花村志》对名村志编纂的借鉴
晚唐杜牧所作《清明》一出,杏花村闻名于世。由于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杏花村的确切地点一直众说纷纭。清康熙年间,郎遂编纂池州《杏花村志》十二卷,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
地方志中的地图
地方志是我国历史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图因其形象直观和重要性,引起历代修志者的重视,在地方志中有大量体现。古人阅书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其功用在于“史言其文,图征其实”。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永清县志·舆地序》中有云:“史部要义,本纪为经,而诸体为纬。
在“独”字上做文章——地方志编纂中几个共性问题的处理
目前,我国城乡掀起一个编纂乡(镇)、村志和家谱(以下统一称 “志”)的热潮。对编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何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在“独”字上做好文章是一个良策。
治边稳藏修志鉴 守土护疆启未来——冀祥德在中指办第二期援藏志鉴编纂业务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今天,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在“藏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山南市举办第二期援藏志鉴编纂业务培训班,是深入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中指组领导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加快推进西藏实现“两全目标”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