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北到上海,苏州人为何四处移民?

苏北二名人发言

大量相互印证的文献史料,对苏州府人向北进入苏北的历史事实作了侧面描述。

方言和民风则是文献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印证。苏北从灌云、海州、东海、新沂、宿迁、沭阳、一直到泗阳、洪泽的一个狭长地带,是江淮官话的北界。再向北去,便是北方话,方言分布可谓泾渭分明。

而江淮官话正好是一种带有部分吴语特征的官话,没有被北方话同化的原因,只能是有南方移民的进入。

根据扬州学者黄继林的采访调查,这条线也正好是自称苏州移民后代的居民分布的北界。其中以盐城、淮安、宿迁三地自称苏州移民的居民最多。这条苏北线,还可以沿着淮河一路划到今天的蚌埠,也就是朱元璋老家凤阳。两地的勾连,似乎正勾勒出了苏州移民在明初的大规模移动。

互有进退的样子

苏州原来的老城墙的西北门阊门,也就成为了这些苏北遗民对老家的最后印象。被明政府威逼利诱的他们,扶老携幼地从姑苏城向外迁徙,在枫桥和寒山寺边登船,走江南运河的水路进入皖北和苏北。苏州阊门,于是成为了江南移民的一个文化符号。

苏州城八门之一,阊门。“阊”为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

图为清末老阊门

如今阊门夜景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