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字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析
二、省(市)情信息网数字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省(市)情信息网是一种新的地方志形式。省(市)情信息网一般由当地地方史志办公室主办。省(市)情信息网一改过去纸质地方志的存在方式而为数字网页,并依托国际互联网将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迅速进行传播。省(市)情信息网具有栏目丰富、信息多样、超级链接等特点,代表着未来地方志撰修的发展方向。
山东省情数据库(山东省情网http://www.infobase.gov.cn/)是国内最早建设的省情数据库[3]。该库框架设计包括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拾遗库、年鉴库、全省各地概况库。内容包括山东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目前入库资料计3亿字,专题数据库5000万字,国情库2000多万字,国际库中的美国库1000多万字[4]。吉林省情信息库(吉林省情网http://www.jlsq.gov.cn/)总体框架由信息库、局域网和广域网三个子系统构成。此外,还针对不同社会需求设立了特色专题分库;把常用的重要数据提取出来,设立了统计数据分库;对音像资料进行分类,设立了音像数据分库。通过分类检索方式,可以直接从各分库中检索浏览。吉林省情信息库的特色是:原版原貌全息数字化输入存储;浏览、访问简便快捷;检索查询功能多,查全率和查准率较高;检索结果处理灵活方便,具有多项输出方式;具有多种管理功能;具有较强的信息发布功能[5]。目前已完成206部志书、年鉴计1.9亿字的数据录入。黑龙江省情资源网(中国龙志http://www.zglz.gov.cn/)是国内创办较早且最具特色的数据库,2000年开通。其“省情信息库”链接有“省志库”、“市县志书库”、“年鉴库”,内容包括全省121部省志和153部市县志,目前均可全文阅读。福建省情资料库(http://www.fjsq.gov.cn/)收录福建省志、地市县志、部门村镇志、旧志库、福建史志近200部的数字方志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区情数据库(内蒙古区情网http://www.nmqq.gov.cn/)收录有《内蒙古自治区年鉴》、《地方志》、《部门志》等,资料丰富[3]。
目前,国内创办的较有特色的省(市)情信息网主要有浙江省情全文数据库(浙江通志http://www.zjdx.gov.cn/)、广东省情信息库(http://www.gddcn.gov.cn/)、安徽省情数据库(皖风网http://www.wanfeng.gov.cn/)以及四川省情数据库(四川资源网http://www.scdfz.org/home.asp)等。
三、大型数字化古籍中数字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大型数字化古籍多由出版社和数字化公司开发。目前致力于古籍文献数字化事业的规模较大的公司主要有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有限公司(http://www.unihan.com.cn/)开发的大型数字化古籍主要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历代石刻史料汇编》、《永乐大典》等;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http://www.guoxue.com)开发的大型数字化古籍主要有“国学宝典”、“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历代经典文库”等。尽管这些数字化企业并没有专业地开发出地方志资源库,但在其开发的大型数字化古籍中也有部分地方志资源,如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有限公司《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和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国学宝典”中的“史部·地理”类中就有近百部的方志古籍。另外,一些数字图书馆如“中国数字典籍网站”(http://www.cn-classics.com/)开发的大型数字化古籍中也有一些数字方志。“中国数字典籍网站”开发的“八十万卷楼”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中文古籍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收录先秦至民国的历代典籍5万种,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及方志、谱牒、佛典、道藏、戏曲和小说。其“方志”就收录有《洛阳伽蓝记》、《庐山记》、(绍定)《澉水志》、(淳煕)《新安志》等17部古籍方志。
四、数字方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国内数字方志资源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部分部门或单位在数字方志资源开发上,还存在着保守的思想观念。21世纪是数字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信息传播的数字化。数字潮流将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数字方志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这方面突出表现在网络方志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上。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技术人才的限制,至今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网络方志数据库。三是方志种类开发不平衡。由于存在开发理念上的误区,部分开发单位对新志资源建设十分重视,而对旧志的数字化建设比较忽视。诚然,新志在宣传地方资源和信息为地方经济服务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旧志对宣传地方历史文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四是数据库形式单一,缺乏检索工具[6]。从目前已开发的方志数据库来看,主要是图像扫描格式和WORD文本格式。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数据库缺少无缝链接软件,没有人名、地名、名词数据库,因此给读者造成检索上的困难,这很不利于方志文献信息的开掘。
[参考文献]
[1]刘刚.建设“数字方志”传承华夏文明[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
[2]天津图书馆地方志数据库[EB/OL].http://dlibrary.tjl.tj.cn/dfz/dfz1.htm.2005-12-5.
[3]蓝凌云.地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构想[J].中国地方志,2004,(2).
[4]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发挥省情资料库优势推动山东地方志工作网络化建设[J].中国地方志,2001,(6).
[5]吉林省情网[EB/OL].http://www.jlsq.gov.cn/.2005-12-24.
[6]蓝凌云,莫争春.对我国旧志数字化问题的思考[J].广西地方志,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