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发挥志书的社会服务功能
作者: 陈翠仙地方志书是“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典籍,是一地一方经世致用的综合性文献和“百科全书”。在经济全球化的深...
浅谈续志如何为前志勘误补遗
补正前志是方志文化的优良传统,不可等闲视之。新中国成立后编修首部社会主义新方志,缺乏理论准备,也没有实践经验,可以说是仓促上阵,缺漏、讹误在所难免,志书在出版过程中的校排粗疏,明伤暗疾更难杜绝。
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
中国的地方志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颇具特色,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周礼》所记“外史掌书令,掌四方之志”。编修方志源于两汉,定型于宋,发展于明,兴盛于清,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全国保存的各种方志有8000种,10余万卷,占中国现存古籍十分之一,为世界各国所罕见。
论年鉴的连续性及其强化途径
连续性是年鉴的基本特点之一,但在编纂实践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年鉴编纂质量的提高和年鉴功效的发挥。这主要是年鉴编纂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年鉴记述对象及其特性、缺乏读者至上的理念所致。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对年鉴连续性问题的认识,加强学习与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年鉴的连续性。
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的路径探析——以纪录片《...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之路,是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敢于担当 主动作为 打造精品年鉴
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牢记“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培训、交流、学习,增强内生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充分施展才华,奋力如期实现一年一鉴,连续正式出版。
地方志社会需求“微信调查”报告
2017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利用“微信方式”对7710人进行了地方志社会需求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地方志总体需求较大,达到93%;但,不同职业、年龄和学历群体对地方志需求差异较大,主要呈现出“需求目的多元化、需求种类均衡化、需求内容偏好化、需求形式当代化、需求方式碎片化、需求渠道普及化”的特点。
年鉴主编应把握的几个重要数字
年鉴主编的风格、品位、眼光、能力、水平决定着一部年鉴的品质。只有主编对年鉴条目内容、栏目结构,特别是年鉴编纂中的几个重要“数字”把握恰当,才能编出符合年鉴体例和规范要求、入鉴内容丰富而合理、查询检索方便而实用的精品年鉴。
对二轮省志政法类分志有关问题的探讨
政法类分志是二轮省级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二轮省级志书规划当中,虽然对政法类分志的设置不尽相同,但基本都能涵盖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政法工作的主要方面。笔者所在的吉林省,在二轮《吉林省志》规划当中,对政法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分别设置了一部分志,即《公安志》《检察志》《审判志》《司法行政志》。
互联网时代年鉴图片编辑的实践研究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得以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速度几乎实现了与事件同步,受众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年鉴在其最初的发展时期,以准确、权威、丰富的信息传播特点取胜。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年鉴因为难以克服出版周期长的硬伤,依靠固有优势已然不足以立足市场。因为各部门、单位都可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对外公布信息,大大降低了受众对年鉴的需求。年鉴要突破这一尴尬处境,就必须要转变思维,寻找全新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