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3、要把加强理论研究作为提升方志馆建设水平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提高方志馆工作,必须加强方志馆理论研究,不断把方志馆建设、发展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方志馆的性质、定位、功能,以及与其他公共文化场馆的区别,需要从理论上更加清晰、规范地加以界定;方志馆发展中的许多难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明确回答;方志馆建设中许多已经确立的规定、规范,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深入阐释。方志馆理念与理论研究的提升,对方志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目前已经建成运行的方志馆在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功能拓展等基本方面,要从总结自身经验和教训出发,大胆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找到一条适应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志馆建设道路。
另一方面,方志馆要加强学科理论和地情研究。要利用方志馆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方志馆作为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重要智囊的作用,依托馆藏资源,深入开展方志理论研究,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地情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编纂和研究成果,切实解决以往只编不研、只编少研的问题,切实提升地方志在“学术生态链”中的地位和影响。
4、要把数字方志馆建设作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数字方志馆,实现数字方志馆与实体方志馆协同发展,大幅提升方志馆服务能力,已经是方志馆建设的要义所在,甚至对于目前建设实体方志馆存在一定困难的地方,可以先行建设数字方志馆。数字方志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地情信息、志鉴资源、研究成果、地情展示等向社会各界提供查询、利用,特别是要把数字资源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实现地方志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分散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地方志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普通民众和专业研究人员、政府与企事业相关单位、国内与国外的访问者,都能够快捷、高效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这将是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志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5、要把开放办馆作为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
方志馆作为国情馆、地情馆,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全面展示国情、地情方面具有自己的定位和优势,但是方志馆的功能与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文化场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和重复。因此,要坚持开放办馆的理念,加强馆际合作,注重融会贯通,强化品牌意识,在充分认识方志馆在众多文化场馆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特别注重吸收众家之长,吸收其他场馆的办馆理念和成功做法,结合方志馆自身实际,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管理和运转模式,从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完)
作者介绍:和卫国,男,1975年生,河北隆尧县人。国家方志馆综合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出版专著《治水政治:清代国家与钱塘江海塘工程研究》,《道义与政治:乾隆朝常平积贮养民研究》(待出),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水利志》《清史·生态环境志》审改定稿专家,《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述卷)》副总纂,点校出版《嘉庆上海县志》等志书多部。
PS:在方志馆建设发展进程中,各地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交流。同时,建设中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样需要认真加以梳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并为其他新建方志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