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民国抄"常州宝卷"面世,记录古代江南民俗
新发现的三本常州宝卷 张军 摄
最近,常州市民杨辉收到了三本民国时期由武进人抄写的宝卷,这三本宝卷在市场上价格颇高,每本价值都在千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本宝卷还提到了常州、毗陵、武进、淹城等本地地名,宝卷研究者认为这确属“常州宝卷”序列。
新发现的这三本宝卷均为毛笔书写,其中一本为《双恩宝卷》,长21厘米,宽18厘米,共117页,每页约180字,写江都县李文俊去丈人家欲完婚时遭遇阻挠,而后李文俊中状元、其未婚妻获救,两人成婚的故事。该书有“民国丙戌年桃月吉日贻远堂潘舜农敬书毗陵”的字样。另一本为《王大娘宝卷》,长24.5厘米,宽14厘米,共120页,每页84字,讲述了开封东门外王家村王大娘因不信佛死后遭受各种刑法的故事,该卷最后有“毗陵潘舜麓抄写”的墨迹。
还有一本为《尖刀宝卷》,长27厘米,宽15.8厘米,共100页,每页84字,主要内容为湖州府张员外一家六子,婆婆李氏听信五媳妇田氏之言,认定六媳妇朱兰英不孝,后婆婆得病,六媳妇梦中听南海观音之言,以尖刀将自己的心肝剜出救治婆婆的病,太白金星得玉帝玉旨下凡,救活了六媳妇。故事情节荒诞不经,但却寄托了古人对孝道文化的认知。这本宝卷标注为“江苏常州潘贻远堂舜农抄写淹城古舍”。
记者注意到,《尖刀宝卷》是用民国时的武进县筹办营业税征收登记费调查表册改制而成,利用每一页的背面空白未印刷处抄写。
《双恩宝卷》是用民国时期的账本改制而成,其中有不少工厂和商号名称,杨辉查阅民国时期留下的一些武进文史材料发现,这本宝卷的封面封底上还有当时武进一些工厂的名称,如“溥利”、“洽成”等,也有当时的地名,如西圈门、上塘、北郊,宝卷的最后第二页还印有武宜区杂粮业同业公会的保证书一份,这些资料有助于研究当时武进、宜兴地区的商业文化。
什么是常州宝卷
宝卷是流传在中国下层社会的一种通俗文学,也是了解和研究中国俗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年),常州宝卷进入了全盛时期,编撰宝卷、刊印宝卷、宣讲宝卷活动十分活跃。
常州宝卷大致可分为神教科仪类、说唱故事类、仪式类三种类型,真实记录了古代、近代以常州为原点的江南地区民俗风情和社会变迁,是当今我们研究古代、近代江南社会民俗史颇为珍贵的“信息库”。
常州宝卷数量多,刊印时间早,其中大多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至民国初期的产物,而且独具常州特色和风情的宝卷留存多。在传抄过程中,不少常州方言元素渗入宝卷中,用常州方言宣卷也是一大特色,同时常州宝卷也是常州滩簧、常锡文戏和锡剧的源头之一。
目前“常州宝卷”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立本、余忠良为传人。
常州宝卷收藏者朱炳国认为,新发现的三种宝卷虽然在《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民间宝卷》和《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两本工具书中有所记载,但传抄于民国时期的此类宝卷,绝大多数已毁灭于历次战争和社会动荡,目前存世量极少,其具有难得的实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张军 葛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