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志理论”的搜索结果,共115条
以地方志编纂为视野,谈苏州家风家训文化
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也是每个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源头,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引领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当今社会既是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但家风家训文化却没有因为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事物的出现而黯然失色,依然傲领群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秦始皇没有到过金陵
杏花春雨,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我们叫它江南,常指长江从南京到入海口这一段以南的地方,古人也叫它“江东”,因为长江水往南京流来是南北走向。不过,无论以哪段长江为基准来称呼这块土地,南京都是不变的基点。
国内数字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析
近十几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量的数字方志资源被开发出来。参与数字方志资源开发的单位既有图书馆和各级地方志管理部门,又有部分数字化企业。
口述史视野下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趋向
提 要:口述史学是跨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对地方志而言,加深了各学科之间的互动与整合,推动了地方志向纵深发展。各地在第二轮新方志编修中...
浅谈年鉴攻守道——以地市级综合年鉴为例
攻与守,本是一对中国古代战术词汇,“攻”代表攻城略地,“守”代表坚守城池。在此,我借用这对词,谈谈新时代地方综合年鉴事业的继承与发展:“攻”代表的是年鉴在新时代、新眼界、新平台基础上的创新与开拓;“守”代表的是年鉴对其核心价值的承续、对核心规则的固守;而所谓的“功守道”,则是年鉴在创新与规范间谋求的动态平衡。
浅谈地方志编纂与档案的相互关系
地方志与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都源于历史文化,都是对历史与现状的记录。档案是一种广泛、丰富、珍贵的历史资料,它是编史修志中不可缺少的,是地方志编纂的基础,同时地方志( 书)也丰富档案馆藏,对归档立卷、充分快捷利用档案史料有指导作用。
数据库试用:中国地方志知识服务体系试用
图书馆开通《中国地方志知识服务系统》试用,截止日期:2018年7月30日,该系统以地方志为核心资源,结合GIS技术,全面系统整合我国现有新旧方志文献资源,给用户提供数字化、可视化、时空一体化的互动体验。
第二轮市志文化卷编纂的思考——兼论《艺文志》的编纂
第二轮市志编纂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江苏省部分先行城市已经完成市志出版任务,取得较为出色的修志成果,其中大多重视对文化卷的编纂,突显“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亮点工作。
乡镇志、村志资料搜集点滴思考
乡镇志、村志起源于明朝中期,以南方为居多,叫乡村镇志,也有叫乡土志,特点是“以一乡之人修一乡之事,其见闻较确而论说亦较详也”(清《鄞县志》序)。乡镇志最接“地气”,扎根于基层,描摹最原生态的画面,具有“乡土味道”,其最大的特点是要抓住自己的“魂”——乡土,把好自己的“脉”——姓氏与族系,做好自己的“事”——反映风土人情及原生态生产;聊好自己的“乡亲”——写好乡镇各式各样人物。
浅议二轮省志编纂出版的规范和要求——以山东省省志编纂为例
省志在三级地方志书的编修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是,由于省志工作的阶段性、组织机构的临时性和编写人员的流动性等因素, 致使省志工作组织协调比较困难, 编修进度和质量不易掌控。本文尝试以山东二轮省志编纂为例,简要分析省志出版的编纂规范与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