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省别全志》间谍文献论——《支那省别全志·江苏省》《南京调查资料》比较研究

从《南京调查资料》编纂目的看《支那省别全志》间谍书性质

《南京调查资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编印者江南问题研究会实际上是中共华东中央局社会部的化名。当时,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前夕。为配合大军解放南京、接管南京进而管理南京,中共华东中央局社会部组织人员,在1949年3月“集中了由华东局社会部收集来的情报,包括近几年通过秘密渠道由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收集、送出来的情报;上海、江南等地下党组织收集、提供的情报资料及各种相关出版物;华东解放军官团中俘虏军官们所写的国民党党、政、军、特务方面的情况,以及青州、济南、南通等城市解放后缴获的国民党档案和公开的出版物”,突击编写的。大军渡江前夕,《南京调查资料》发到解放军军以上干部和参加解放、接管南京的专员手中,成为中共顺利接管南京的指南。明乎此,读者对书中资料细如发丝的记述方法也就豁然开朗了。

如果不考虑中国共产党和日本侵略者政治身份、政治立场的因素,只就技术层面而言,通过前面的考察我们发现,资料“随时更新”、篇幅“聚焦”城市管理、内容详细实用,是《南京调查资料》最为鲜明的三个特点。而收录内容力图鲜活、篇幅分布畸形集中、资料记述畸详畸精,是《支那省别全志·江苏省》的三个特点。二者一一对应,何其相似乃尔!《南京调查资料》的情报文献性质,透露了《支那省别全志》间谍书的惊天秘密!明乎此,我们不仅可以对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利用日本政府的力量编纂出版《支那省别全志》的“善举”疑虑全消,而且对《支那省别全志》以下的做法也能够“茅塞顿开”了:此书把记述的重点“聚焦”在第五到第八编,即《交通运输及邮电》《主要物产及商业惯习》《工业》《输入品》,4编记述对象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向来为古今中外商业间谍所关注。此其一。在国民经济各重要领域中,该书尤其把关注的“焦点”锁定在支柱产业上。第七编《绵丝纺绩》《织布工业》《生丝及绢丝纺绩》《绢织物业》就都属于地方传统优势产业和当时的支柱产业。此其二。

第三,有些事物可能算不上支柱产业,但因为具有战时可资利用的潜力因素,也得到编者的格外“关照”。第六章《燐寸工业》记述的对象为火柴,可是就民族工业而论,火柴工业直到1917年前后即《支那省别全志》成书之时才在江苏起步。是年,民族实业家张謇投资2万银元兴办南通通燧火柴厂。客观地说,《支那省别全志》为火柴工业设置专章似有小题大做之嫌。但由于火药是生产火柴的重要原料,战争中很容易成为利用的目标。所以书中不但在《工业编》设立专章加以记述,还在《输入品编》另立《燐寸》专节,集中记述火柴的进口情况,而且洋洋洒洒写了10000多字。

第四,书中对具有战争“动员”潜在前景的其他事物,也都给予同样的“关照”。第五编《交通运输及邮电》分设陆路、铁道、民船、汽船及小蒸汽船、邮便及电信5章,其中《汽船及小蒸汽船》章约7.9万字,篇幅超过《陆路》章10倍。以事物的性质而论,汽船及小蒸汽船和民船都属于水运的范畴,和陆路、铁道鼎足而三。但《汽船及小蒸汽船》和《民船》不但在结构上“升格”,与《陆路》《铁道》平起平坐,而且共约11.5万字,约占全编总篇幅的64%。这种篇幅上的严重失衡,并不是编者的疏忽,而是由江南水乡的特殊地情决定的。通过蛛网般的水道、水运,人们几乎可以深入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第四编《都会》也颇发人深思。该编以府州县城为本位,一个府(县)城一章,诸如《常州府城》《溧水县城》等等。奇怪的是,书中还另外设置了《刘河镇》《吴淞》《仙女庙》《瓜州》《吕四场》《利国驿》等8章,各章记述客体虽然不是府州县城,却享有和府州县一样的“待遇”。这实际上也是有意为之的。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或者是交通要道,或者是战略资源贮藏区,战争中完全可以充当军事支撑点和战略物资集散地。

第五,记述事物的切入点不是按照地方志的惯例,而是按照事物在战争中的作用来作为取舍、详略的标准。书中《交通运输及邮电·陆路》记瓜州,强调其自大运河北上经扬州、高邮、宝应、清河、宿迁,可以北进山东郯城、沂州;记扬州西南过仪征、安徽天长、江苏六合、再经安徽滁州达津浦铁路,可以水陆并行。着眼点都不在当地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而在于当地在区域交通网络总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其记述的角度,并不是自然地理或交通地理,而在军事地理。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