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安:淮安方志漫谈

淮安古属扬州。《禹贡》,“扬、徐二州,俱以淮为界。”淮安地在淮南,故为扬州辖境。春秋时属吴越,战国时属楚。汉为射阳县,属于淮阴。《汉书·地理志》:“射阳县属临淮郡”注“应劭曰:‘在射水之阳’。”后汉时又属广陵。《后汉书·地理志》:“广陵郡射阳县故属临淮。”三国时废,地属于魏。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复立。晋安帝义熙七年(411)置山阳郡治山阳县于射阳境内,其时射阳县犹在。宋,南齐州郡志,射阳县系临淮郡属南徐州(今镇江)。山阳县系山阳郡属南兖州(侨置镇江)。南齐以后地方志,始无射阳县,不知废于何时。

此后粱、魏、东魏、北齐、陈、周皆为山阳县属山阳郡。隋开皇元年(581)废郡。十二年(592)置楚州治山阳县。隋末臧君相据其县称东楚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降唐,仍名东楚州领山阳、安宜(今宝应)、盐城三县。武德八年(625)废西楚州(即盱眙)以盱眙来属,去“东”字仍为楚州治山阳。天宝元年(742)改楚州为淮阴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楚州,属淮南道。楚州之名屡有更易,后唐天成三年(928)升为顺化军,元代州治皆改为“路”,楚州改为淮安路及总管府。元至元二十六年(1366)明太祖朱元璋称吴王改为淮安府,直至清末(1911)历五百四十六年始废。但山阳县名则自晋代迄于民国三年(1914)始改为淮安,今仍从之。

001.jpg

淮安之有志书,于古无征。其见之于记载,首为唐之《淮阴图经》,书既久佚,著者、卷帙亦不详。唯唐陆羽(733—804)《茶经》中存留十字而已。兹就见闻所及胪陈于后,以供研究史志者参考。

(一)唐《淮阴图经》

此书久佚,修纂者亦不详。仅存十字“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于唐陆羽《茶经·七之事》中。羽字鸿渐,竟陵人。上元初隐苕溪,自称“桑苧翁”。《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有传。清初淮安诗人靳应升字茶坡,存此地名。山阳县南二十里,当即今二堡(俗称二铺镇)。

(二)宋《楚州图经》二卷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楚州图经》二卷。“教授霅川吴莘(商卿)撰,太守毗陵钱之望太受,时南宋淳熙十三年。”按此书久佚,仅存此著录而已。《浙江通志·选举》(卷一百二十六),吴莘,归安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山阳艺文志》卷一,列其所撰《修淮安府儒学碑记》一文,名下注“山阳人”,误矣。钱之望(1113-1199),字表臣,常州晋陵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襄阳府大军仓、镇江府通判、知光州未行知楚州、又知和州,终庐州。叶适撰《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见《水心先生文集》卷十八。

(三)宋嘉定《山阳志》

此书在明、清之交尚有传本。顾炎武(1613—1682)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南十四颇有征引。

(四)明成化《淮安府志》十四卷

明知府仁和杨昹[?]修,郡人广信知府金铣,太仆寺少卿顾达纂。

《千顷堂书目》卷六著录。此卷久佚,今唯存邑人史敏成化《淮安府志后序》于《山阳艺文志》卷二,略云:“天顺辛己(1461)仁和杨永明公来作郡守而一新政教,留意郡志也己久。一旦谘于前史官广信守金公宗润以图成之,二公道合。于是延揽耆英,访询儒硕。搜书史,摭见闻。辑录词章,增收名胜,相与虚心讨论,研精去留。然后一郡阖十一州,自建置、沿革,郡名、郡表、风俗、宦迹、人物、诗文凡二十六条,可以观民风,可以兴道德,皆有关乎政教之大者。有图有文,若指掌,若观火,无隗乎史氏之遗意也。杨公既请少宗伯学士刘公祐之叙于前,复以简末属敏。”按敏字德敏,号松泉,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河南布政司右参政。

(五)明正德《淮安府志》十卷图一卷

明知府魏县薛[上斌下金]修,山阳教谕莆田陈艮山纂。正德十三年(1518)刻本。

薛[上斌下金]系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正德八年至十五年任淮安知府。

此志今存孤本,藏北京图书馆,并制成胶卷。

(六)明万历《淮安府志》二十卷

明知府沔阳陈文烛修,同知博县郭大纶纂。万历元年刻本,宁波天一阁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抄配本。

陈文烛,字玉叔,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隆庆四年(1570)任淮安知府。郭大纶隆庆六年(1572)任淮安同知。

(七)明天启《淮安府志》二十四卷

明知府东平宋祖舜修,同知莆田方尚祖纂。清顺冶六年(1649)刻本。北京、上海、淮安图书馆皆有藏本。南京图书馆有胶卷本。高登龙有序。

宋祖舜,字鹿游,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三年(1623)来守淮安。方尚祖举人,天启二年(1622)任淮安同知。

高登龙序云:“是志也,讬始于东平宋公,总裁于知常方公。载辑则杨生时蕃、唐生缵修、刘生一炤。予愧[竹头下欵]启更不能赞一辞矣。”按登龙字时升,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山东布政司左参议。

(八)明《淮安府实录备草》二十二卷

清知府奉天牟廷撰修,吴怀忠纂。叙事起天启四年(1624)迄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图书馆藏旧抄本卷一至七。南京图书馆藏胶卷本。

廷撰光绪《淮安府志·职官》作廷选,清顺治五年(1648)8)任淮安知府。

吴玉搢《山阳志遗》卷三:“杨秀才于臣字子世(亦作名世),号筼里,通政使筦湖公孙也。筦湖名谷字迁乔正德戊辰进士,高才博学,屡不得志于有司。当神、光二宗继没,部檄徵天下无十年之事实,以作两朝实录。子世承道府诸公命,作淮安两朝《实录备草》四十一卷。网罗放失,钩稽烦琐,事事各有根证。一方典故,赖以不坠。后之作志音莫不以此为蓝本焉。诗文有《枝玄堂集》,今藏书家罕有其本。即《实录备草》,刊版亦复不存。旧志载先生五言古诗十二首,郡邑各为一章。目击时艰,讽咏疾苦有元道州《舂陵行》之遗意。康熙中修志者删其大半,可惜也。”

按上述之书,卷数既然有别,作者之名亦异。而所记年份更有不同。北京旧抄本之叙事自天启四年起,正神、光二代之续辑,惜前书不存,无从考校,姑志于此。

(九)明嘉靖《山阳县志》明王汝霖修。

千顷堂书目卷六著录。汝霖无考,书亦久佚。查张鸿烈康熙《山阳县志序》云:“按宋嘉定时有山阳专志,经兵燹散失后,遂未有续者。则今日之志,乃创也,非续也。”自嘉靖元年(1522)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鸿烈受聘之时,始一百六十余年。不独来见其书,且亦未闻其事,可慨也已。”(按光绪《淮安府志》卷十一,“职官”表三,《重修山阳县志》卷五,“职官”一,均有王汝楫,德州人,嘉靖十年(1531)任山阳知县,汝霖或其昆弟,随任在淮,抑“霖”字为“楫”字之误待考)。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