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工作法治化路径的思考
党委领导和政府主持是地方志工作法治化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民族的血脉和记忆的地方志更应加强党的领导。国务院《条例》和《规划纲要》都规定了各级政府和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地方志工作中的法定职责,都明确了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任务,而不仅仅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这是地方志工作法治化的核心所在。《规划纲要》细化了《条例》内容,规定要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④]的工作体制。
(一)顶层设计,中央垂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⑤]李克强总理三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地方志发展新定位。刘延东副总理三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地方志事业高铁般速度的蓬勃发展,硕果累累,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国家的顶层设计。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10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地方志小组制定《关于新修地方志的几点意见》。初步规定了新修地方志的原则、种类和体例,这是关于地方志编纂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1985年7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组织领导以及编定各类方志的体例方法等,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授权发布的关于编纂新方志的纲领性文件。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施行《条例》。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规划纲要》。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工作任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修,加强地方史编写和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出版工作。开展旧志整理和部分有条件的镇志、村志编纂”,将地方志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任务之中。
(二)强化官职官责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⑥]《条例》在肯定新时期地方志工作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对政府的职责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条例》还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五项职能,规定了“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由于地方志工作是“官职官责”,各级政府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强化地方志工作的官职官责,既是落实《条例》的法定义务,也是地方志工作法治化的核心所在。“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省(区、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多个省份均属首次。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5处提到地方志工作。北京、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还将地方志工作纳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政府工作任务。”[⑦]
(三)确保“一纳入八到位”
刘延东副总理在与出席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一纳入、八到位”工作机制,是对《条例》规定的凝练和深化。“一纳入、八到位”是从地方志事业发展现实需要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来的,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管理和发展地方志事业的重要职责,明确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责,是对解决好地方志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关键性问题的高度概括,是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和事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地方志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志机构设置并不统一,省市级地方志机构大多为政府下属事业参公管理或社科院下属事业单位,分不清地方志是组织指导部门还是研究机构。”[⑧]设置的不统一,造成工作的名不正、言不顺、话不响。八到位中,机构、人员、经费尤其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