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年鉴记述年度地情的思考

摘要:随着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地方综合年鉴系统记述年度地情也应与时俱进。为此,地方综合年鉴在框架设计上,要加强体裁划分和形式、功能以及框架结构层次的系统研究; “行政区域概貌”理应系统记述本年度行政区域的概括面貌,在形式上可分成若干个板块分记若干部类事物的概貌; 栏目“综述”应综合记述大类事物( 事业、行业、部门) 的基本全貌; 分目“概况”,则系统地概括分目所记中类事物的要项内容,特别是分目下没有条目记述的要项内容需囊括在内;条目遴选则应加强与分目概况、栏目综述系统配合反映年度地情的研究。

关键词:地方综合年鉴  年度地情记述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该定义要点有六: 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本年度,资料性,文献。其中系统性、记述性、资料性、年度性为其基本特征。纵观《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发后11 年多的时间,此前虽有所谓年鉴学、年鉴编辑学之类专著出版,但是并未形成系统、完整、成熟的地方综合年鉴学科体系理论; 所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由于原有思维定势( 舶来品、专业年鉴、时效性、市场化等) 的影响,年鉴工作人员对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尚有不足,对“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定位认识还不够到位。因而,系统记述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还有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 年) 》指出2015—2020 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制定方志、年鉴理论和方志学、年鉴学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方志、年鉴理论研究规范,力争到2020 年内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所以,要在2020年内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当务之急,有必要加强地方综合年鉴的系统性研究,在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的系统设计,行政区域概貌、栏目综述、分目概况的系统记述,条目遴选与分目概况、栏目综述的系统配合等方面作有益的探讨与改进。

blob.png

一、加强框架结构设计系统性的研究

关于框架结构系统的研究有两个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体裁划分及其形式、功能的研究; 二是框架结构层次的系统设计研究。体裁划分严密性的改进。关于年鉴体裁划分不严谨最常见的一个认识是: 认为年鉴的记述形式有条目、述、记、图、表、录。条目是主要的记述形式,分为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综合性条目即各栏目和分目下分别设置的综述和概况。单一性条目( 或称专题性条目) 即记述单一事物,如事件、会议、法规、机构、活动工程等,原则上一事一条,也可记述一类事。这个多年来被一些年鉴专家视为经典的理论观点,其实很经不起推敲。将综述、概况归入条目,称之为综合性条目,其定义依据的标准主要是内容的综合性和单一性( 专题性) 的划分。然而,内容不能作为划分体裁的唯一标准,如前所述,单一性条目可以记述一类事,自然就有综合性内容,它和综合性条目就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了,所以,上述命题自相矛盾。实际上,体裁的划分主要应从结构的章法和写作的特性( 文体特征) 来划分,栏目、分目只是结构上的层次概念。所谓栏目由综述和分目组成,分目由概况和条目组成,而综述、概况和条目的结构章法与文体特征都是有区别的。条目主要是记述,综述、概况可以记述、论断( 可以有论点、论据,但不能论证) 、说明,更注重系统概括、提炼。综述、概况和条目在结构上也是有区别的,综述、概况可以综述、纵述,形式上可以分类列目( 明分或暗分) ,条目一般只是纵述始末。

如果把综述、概况和条目归于一类,这种分类划分不仅是不严谨,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既然把综述、概况命名为综合性条目是错误的,而它又具有“述”体的文体特征、内容特征、结构特征,那么,把综述、概况和速览、概貌一样划归之于“述”体就顺理成章了。一般而言,地方综合年鉴的体裁,可以分为: 述( 速揽、概貌、栏目综述、分目概况) 、记( 要闻、大事记、专文、专记) 、条目、传、图、照、表、录( 文献、统计资料) 、索引等。地方综合年鉴功能和各种体裁功能研究的改进。过去,关于年鉴功能的研究,可谓五花八门,年鉴要进入寻常百姓家,年鉴要走向市场等等,都曾影响甚广。2025 年,《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 年) 》印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批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此后地方综合年鉴的功能定位于“存史、育人、资政”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共识。今后的工作是如何根据这个功能定位来改进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使之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综合年鉴要发挥存史、育人、资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就要系统记述年度地情,才能完成这个任务。确定了这个总的功能目标以后,各种体裁、系统各个层次的各自功能才能依次确定。

年鉴框架结构层次研究的改进。年鉴的框架结构,多局限于研究栏目、分目、条目三级结构的内容记述要素和样条分析。而一部年鉴的整体结构设计并不局限于这三级结构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它结构的系统性及其较高层次的功能、结构与记述内容。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结构。如果主要以记述对象( 地情) 的多层次内容作对应标准来划分其框架层次的话,第一层次首先是它的体裁结构( 或如前述所称的记述形式的结构) 。年鉴各种体裁具有不同的表述功能,第一层次着重要研究的是如何运用不同体裁,并科学组合它们,使之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系统记述一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换言之,就是要运用年鉴的一些体裁对内容进行科学组合以系统反映年度地情。第二层次要研究部类结构。按地方综合年鉴的定义而言一般应包括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大部类,并按其顺序排序。第三层次才是栏目,第四层次是分目,第五层次是条目。从低到高对应地情内容而言,第五层次条目记述单一的会议、文件、工程、竞赛、活动、事件等小类事物( 事情) ,原则上一事一条,记其始末,也可以记述一类小事物( 记述单一事情、事件的条目称单一性条目,记述一小类事物的条目称综合性条目) 。第四层次分目记述诸小类事物按同类相聚原则组合而成的中类事物概况,分目由“概况”和“条目”组成,“概况”是“总”,各条目是“分”,总分结合,反映中类事物概况。第三层次栏目记述诸中类事物( 部门、行业、事业) 按同类相聚原则组合而成的大类事物概貌,栏目由“综述”和“分目”组成“综述”是“总”,各分目是“分”,总分结合,反映大类事物概貌。第二层次部类记述大类事物按同类相聚原则组合而成的部类事物概貌,理论上说,部类也应由“部类概貌”和“栏目”组成, “部类概貌”是“总”,各栏目是“分”,总分结合,反映部类概貌。但是,目前年鉴基本上都是暗分部类,没有设置“部类概貌”,所以部类概貌只好放到第一层次去记述。第一层次是各种体裁。由前面四个层次的功能推而演之,它必然要承担系统记述年度宏观、整体地情和五个部类概况的任务。地方综合年鉴五个层次的记述内容系统地对应了年度地情内容以后,这个框架结构才是科学合理的结构。年鉴的框架结构要科学组合、系统反映地情,除了研究它的层次结构和记述内容之外,还要研究五个层次的领属关系( 上位类要统领下位类) 、同一层次的科学分类( 事以类从,按类编写) 、排列顺序( 有序排列,体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裁、层次的界定清楚、领属科学,各自的功能、任务明确,内容划分清楚、组合有序,那么,年度地情才能得到多层次的系统反映。目前,第三、四、五级层次( 栏目、分目、条目) 研究较多,也基本取得较多的共识。一般而言,栏目( 设综述) 记大的门类( 部门、行业、事业) ,如区委、建筑业、教育、社会事务管理等的内容。分目( 设概况) 记大门类领域内的中类事物( 中、小部门、行业或部门工作、行业组成要素等) ,如区委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建筑业的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教育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条目则一事( 类) 一条,记会议、机构或组织、科研成果、工程、竞赛、事故、一项或一系列活动等。这些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争议。

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要科学系统,事物分类要合理,层次领属要正确、排列要有序,这些原则都可以借鉴地方志的成熟理论,忌有章不循,各行其是,以致杂乱不堪,自降学术品位。近年,一些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分类随意、层次混乱、排列无序、要项有缺。层次混乱的,如有的年鉴将特载、大事记等体裁和区委、区人大等栏目平列在一个层次( 系一、三层次平列的错误,也可能与年鉴栏目概念混乱有关) ; 分类设目标准不一的,如有的将政法人民武装或科教文卫体并为一个栏目,与外事、民政、工业等栏目平列,前者按政治部类和文化部类的若干大类事物混合设置为一个栏目( 系二、三层次平列,不同部类混合) ,后者按大类事物设栏目( 栏目设置标准不一) ; 排列无序的,栏目排列不按部类,先排四套班子,再排经济、文化、政治、社会,或四大部类的栏目交叉乱排,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寻。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设计框架时着重考虑的是突出特色性事物,忽略、破坏了科学系统分类原则。要项有缺的,如金融业栏目下只有几个大银行作分目,缺证劵、保险、金融其他行业和金融服务与管理等要项,以致金融行业的多个子行业与管理、服务等要项内容均缺。年鉴要系统记述本地地情,就框架设计而言,一定要有层次的概念、体裁的概念、部类的概念,框架的各个层次记述内容要和地情的多层次内容相互对应,分类要科学,层次要领属得当,排列要有序,这样才能设计出科学组合、有序排列的成系统的地方综合年鉴框架。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