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王妃之死,是因为朱元璋的残酷,还是因为朱棣的霸道?
寂静的卧房里,一个年的轻妇人背影清丽,端坐在书案之前,一边仔细端详铜镜中自己的样貌,一边用毛笔在宣纸上描画。从铜镜的反光里可以看到,她年轻而又美丽的容貌,肌肤白皙如脂,黛眉淡妆,眉宇之间透露出她此时的专注,但不仅于此,还有一丝哀伤时有时无,若隐若现,这种奇妙的感觉也许只有古时的西施可比了。
再看她不远的身旁,两个下人脸上也略带悲凉,低头不语,静静地站着。
空气宁静,四面无声,只待画像完成,她又上下打量了几遍画上的自己。最后,轻轻地将画像卷好,交到了旁边贴身侍女的手里,仿佛了却了心中最后的愿望,长出了一口气,嘱托仕女道:“等到我的女儿们长大成人,将画像给她们看,让她们知道自己母亲的容貌。”
之后,她便在房中自尽,随她去世一个月的丈夫而去了。
这个要自尽的妇人是谁?
她是明朝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女儿。他的丈夫是朱元璋的第24子郢王朱栋。
▲郭英 (像不像? 抽象!)
他们夫妻二人都好文雅。郢王妃能够自写容貌,可见是个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的人。郢王喜欢把王府内的官员带到家中,请儒臣们吟诗作赋,收集整理后又亲自为这些诗赋作序。可见,郢王也是一个“雅王”。
看来,他们二人兴趣相投,加上郎才女貌,一个帝王之子、一个将门之女,门当户对,算是一门难得的好姻缘。
可惜的是,年纪轻轻郢王,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一日就去世了,终年才27岁。一个月之后,郢王妃自缢而亡。
▲郢靖王墓
不满三十,郢王怎么就去世了?
经相关专家考证,朱栋之死可能与炼丹吃药有关。当时比较盛行炼丹吃药,特别是达官贵族为了练就长生不老之躯而沉湎于此。而且也确确实实在他的棺床上发现了汞的成分,这是炼制丹药时会用到的材料。
郢王妃自尽的真正原因
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恢复了古时毫无人性的宫妃殉葬制度。直到将近百年后的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下旨才将它废除。
▲明英宗(仅凭这件事,你就够英明!)
如此说来,难道郢王妃是被迫殉葬了?
但是,从殉葬制度来看,要殉葬的都是宫妃,而皇后作为国母是不用陪葬的。那么,郢王妃作为藩王的正室,也就是藩国的国母,应该也不用殉葬。此外,她还是开国功臣郭英的女儿,怎么能殉葬呢?
那究竟会是什么原因,让她自尽呢?
《兴都志》记载:“王薨之逾月,妃郭氏痛哭曰贤王舍我以去,我寡而无子,尚谁恃邪?念自幼嫔贤王待如宾友,今安忍独生乎!乃整妆对镜,自写其容付,谨密宫人掌之。云:候诸女长成识母之遗容也,遂自尽。朝廷闻而贤之,恤典加厚”。
原来,郢王与王妃没有儿子,只生了4个女儿。郢王妃觉得没有儿子就相当于没有了靠山,没有人能保护照顾自己。虽然也说是因为与丈夫感情好,不忍独活,但这是在说了没有儿子做依靠之后才说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有儿子,那就很可能不会追随郢王而去了。
怎么没有儿子就活不下去了呢?这就与明代的藩王制度脱不开关系了。
明太祖朱元璋在取得天下之后,跟历代帝王一样,想江山永固,传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于是,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认真思考了一下,得出结论:周朝实行分封制,统治了四百多年;秦朝废除分封制,很快就垮台了;前元不足百年间,之所以皇帝频频更换、内乱不断,尤其是后期红巾起义时,权臣各自拥兵自重、皇室孤立无援,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之制。
PS:不好好学历史的人太可怕了,汉朝因为分封制而有“七国之乱”,西晋因为分封而有“八王之乱”,老朱你可得好好补补历史!
▲朱元璋
于是,朱元璋在有生之年分封了很多藩王,郢王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为了使藩王能够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给了藩王很大的权力,其中就包括军队。众藩王中实力最强的则是燕王朱棣。
藩王对皇权的威胁自然不用多说,朱元璋死后,继位的孙子朱允炆就开始了削藩计划。可是,因为具体行动上一错再错,弄得众藩王人人自危,都成了他的反对派,至少不会支持他。最终,被众藩王视为救星的朱棣夺权成功,成了永乐皇帝。
▲建文帝 朱允炆(孙子就是孙子,太没经验)
朱棣由藩王夺权而登上皇位,更加懂得藩王势力对皇权的威胁,肯定是要削藩的。但是,朱棣并没有像建文帝那样采取过激的方式。
他先为当初被建文帝削去爵位藩王恢复权力,并大加封赏,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藩王利益的保卫者。
之后,将实力比较强的藩王以封赏等名义,改换封地,变相地削去了他们的兵权。
还有一些藩王,以为朱棣真心对他们好,就开始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朱棣就借着这样的机会剥夺了他们手中的权力。
总的来说,朱棣采用的都是比较柔和的手段,从而削藩过程比较顺利,并未引起大的叛乱。
郢王作为朱元璋分封的藩王之一,在削藩过程中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呢?
郢王作为朱元璋的第24个儿子,在建文帝与燕王朱棣争斗之时,年纪尚小,而且一直留在京城,直到永乐六年才前往自己的封地。所以,在当时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后来,燕王朱棣登上皇位,为了稳固统治,对藩王采取比较缓和的手段。对郢王也是如此。为表达“亲亲之谊”,特将郭英之女册为郢王妃,直到郢王年满20岁那年,即永乐六年六月,才让郢王到分封之国安陆州就藩。
永乐九年闰十二月二十七日,郢王应召赴南京拜见皇兄成祖朱棣,赐宴华盖殿。次年正月十三日,郢王还国,又赐给钞币。
永乐十二年(1414年)岁次甲午十一月一日,郢王去世,终年27岁,成祖皇帝念骨肉亲情,不胜痛悼,辍朝十有五日,诏有司治丧葬如礼,赐谥曰靖,又称郢靖王。
可见,朱棣对郢王很不错。不过,削藩是他绝不会改变的主张,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正是在对郢王的友善过程中寻找机会。
▲朱棣 明成祖 (削藩的事情成了)
最后,也算是朱棣运气好,终于等到了机会。郢王去世,没有儿子继承爵位。在明代藩王制度中,无子就要废藩了。这样的机会朱棣自然不会放过。从此,明朝再无郢王。
郢王妃在死前说的话,关节点也在于她没有儿子。在郢王妃自尽后,封国被撤,她的女儿们被送到了首都南京生活。
如今,事以作古。能够提醒我们想起这件往事的,主要就是那些他们生前所爱之物。
一件元青花四爱梅瓶,是郢王妃喜爱之物,梅瓶通体绘青花纹饰,分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下部绘仰覆莲纹和忍冬纹一周。
▲元青花四爱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藏
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
▲四爱图
现在,元青花四爱梅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默默地记录着那段悠远漫长的岁月。